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依安县依龙镇龙王庙新型社区详细规划
小类:
社会
简介:
龙王庙社区位于依安县城西南部,依龙镇区西北部距依安镇直线距离约为40.3km,距依龙镇直线距离约为9.0km。依龙镇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村屯建设占用土地面积过大,土地浪费的情况 为改善用地现状,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力争将龙王庙社区建成新颖美观、风格现代,具有北方民居特点的新型农民居住社区。本次规划即为龙王庙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介绍: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关注居民在心理、习惯、社交等方面变化。在满足居民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农村特点、城市品位”的新型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创建一个绿色的、节约型的、环保的、宜居的新型社区。 龙王庙社区因受现状地形所限,规划建设用地内主要以满足居住功能为主,同时配设小学、托幼、活动中心、社区管理中心、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供热、供电、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建设用地西侧布置农机合作社用地以及蔬菜大棚园区,南侧为社区发展建设备用地,养殖区应距该社区千米以外另选址建设。 规划建设用地由三条道路围合成三角形,用地比较尖角,规划用曲线道路予以软化,近似于三角形的中线规划为景观轴,形成“一心、一轴、八组团”的结构形式。 一心:指布置于社区中心的小区级绿地及东西两侧的公共设施所形成的中心共享空间。 一轴:指贯穿社区南北的步行景观轴。 八组团:指由社区道路和景观轴所划分出的八个组团,其中五个为居住组团。

作品图片

  • 依安县依龙镇龙王庙新型社区详细规划
  • 依安县依龙镇龙王庙新型社区详细规划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次规划以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关注村民的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变动,并满足村民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以改善人居环境面貌,提高人居居住质量,完善配套设施体系为目标,打造出具有“农村特点,城市品位”的新型农村社区。 本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力求创造出一个绿色的、节约型的、环保型的、宜居型的社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方案以科学的规划理论为指导,遵循城市化因地制宜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循序渐进等原则贯彻农民决策自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力,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动力,创建出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另外本规划采用“一心、一轴、八组团”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形式,有利于保持三个村原有的独立性和增强景观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出发,保持三个村的相对独立性,保留原有的邻里关系,并通过开敞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塑造出新的邻里环境,营造出社区独立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依龙镇的用地现状,优化了土地资源结构,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出了一个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以及地方性等特色的社区,从多方面,全方位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作品摘要

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在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场所与工作条件,并且必须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真正促进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村庄建设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对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进而带动村镇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基于此,本课题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龙王庙新型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为切入点,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关键问题如村庄总体布局、功能、规模、道路、绿地、景观及住宅设计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思路和策略,进而探索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1月31日,哈尔滨建设厅村镇委员会组织技术鉴定专家会,通过专家组鉴定并投入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 [2]方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角度思考[J].建设科技,2006年22期. [3]赵淑玲.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文灵亚,蒋祖民.关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思考[J].中外建筑,2009年02期. [5]甘信奎.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及政策推进[J].江汉论坛,2009年02期. [6]方明,董艳芳,白小羽,陈敏.注重综合性思考 突出新农村特色——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新农村社区规划[J].建筑学报,2006年05期. [7] 郑晓华,应炉静,徐锋.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九峰山农村新型社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7期.

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亲临实践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学者的观点是:孙津(2005)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只能是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创制。这种观点突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正是如此,它只能是以公有制对私有制的改造。这种观点相对来说过于保守。王景新 (2005)认为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是对我国近现代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倡导的新农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延续。这种观点从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历史实际进行定义。但是没有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含义。陈锡文(2005)提出的观点是“原来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从外部观察农村,而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则是非常清晰的把主体定位在农民身上。”林毅夫(2006)的观点是“新农村建设,既包含过去‘三农’政策所强调的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既是过去‘三农’政策的延续,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以达到了需要解决城乡收入、生活各方面差距的新发展阶段的需要。”这种观点结合当代农村建设的实际和相关政策的理论依据,较为全面的说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涵义。温铁军(2006)认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是国外新农村运动、国内新农村现状和地方的基层经验的综合。这个观点简明扼要的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突出说明了新农村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在放眼世界借鉴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人们已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所提出的对策显得笼统而模糊,或在理论尚不清晰的状态下人云亦云,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处于从试点示范向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而本项目是在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以黑龙江省丰林模式整村推进的龙王庙中心村,首批批量的推进的中心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约化生产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使龙王庙社区早日实现生活城市化的新型社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