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西部门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小类:
管理
简介:
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是提出科学、合理对策的前提和保证。本报告结合近年广西部门预算监督工作实践,运用财政学、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及大量事实数据,首先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四个环节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广西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意识、认知、制度、体制、基础管理、财政监督等宏观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旨在为我区部门预算改革深化对策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详细介绍:
经过10年的探索与推进,广西部门预算在编制时间、编制内容、细化程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但至今为止,改革仍然面临着意识、体制、制度等层面众多因素的制约,仅局限于编制形式、程序、内容等基础工作方面,与公共财政框架下标准的部门预算还有较大的差距。体制层面的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是我区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以财政监督为切入点,从制度层面、基础层面、观念意识层面着手推动部门预算改革,是短期内我区部门预算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而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是提出科学、合理对策的前提和保证。本报告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及财政监督环节深入剖析了我区部门预算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认知、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基础管理层面等层次归纳总结了我区部门预算改革问题的成因,旨在为我区部门预算改革深化对策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正确分析与归纳制约部门预算改革的因素进而分析其成因是合理设计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对策的前提和保证。本报告结合近年广西部门预算监督工作实践,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及财政监督环节深入剖析了我区部门预算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然后从认知、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基础管理层面等层次归纳总结了我区部门预算改革问题的成因,旨在为我区财政监督机制完善对策的提出,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报告结合广西部门预算监督工作实践,运用大量事实数据,深入剖析深化广西部门预算改革的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问题的成因。这对于我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广西部门预算改革的制约因素不仅涉及到意识、认知层面,还涉及到制度与体制层面。由于体制层面的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是我区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只能从制度层面、基础层面、观念意识层面着手推动我区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财政监督。完善财政监督机制,通过财政监督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仅适应我区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而且是被国内外所证实的一条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有效路径。这也是本报告研究的立足点。

作品摘要

实施部门预算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实质上也是财政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广西自2000年财政年度开始推行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经过十年努力,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和基本框架、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得以确立,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职责得以明确,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不断规范,部门预算执行效率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不断增强,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在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监督管理也不断深化,在加强部门预算日常监督管理基础上,自治区本级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部门预算监督检查工作局面,检查范围逐步扩大,监督层次逐渐提高,监督力度持续增强,有力地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和预算管理的强化。本报告结合近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监督工作实践,运用财政学、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结合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四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意识、认知、制度、体制、基础管理等宏观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旨在为我区部门预算改革深化对策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2005-2010年部门预算监督工作总结。 [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规章制度汇编》。 [3]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财政工作文选》[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编制指南》。 [5]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机关管理制度汇编》。 [6] 贾康、苏明,《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贾康,《关于财政监督问题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7(02)。 [8] 刘家凯,《广西财政热点研究(2008)》[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 王泽彩、蔡强,《部门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0] 张馨、袁星侯、王玮,《部门预算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调查方式

人员介绍 会议 书报刊物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部门预算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于部门预算概念、部门预算的实施及其进一步深化三个方面。 从部门预算的概念界定来看,贾康和苏明(2004)主持的财政部改革与发展重大研究课题之一的《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中对部门预算作了如下的定义:部门预算是以政府为单位进行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王雍君(2001)主要从编制部门预算主体及其独立性方面对部门预算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通俗地讲,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也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对部门预算的实施路径,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观点。项怀诚等人(2001)指出,现阶段实施的部门预算是我国预算体制改革过程中引用的全新的预算编制方式,原先编制的预算不属于部门预算范畴。这种观点的代表性较强,认为“2000年以前我国没有编制部门预算。每年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和汇总的预算”。丛树海等人(2000)认为,实施部门预算的重点应放在预算编制范围的界定问题上。他们指出,重新界定我国政府公共预算的范围,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政府公共预算体系,二是应该根据对政府功能的重新认识和界定,将属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项目从政府预算中划出去。通过这种“一进一出”的重新构造,使我国的部门预算能更科学地反映政府作为公共预算管理者而发生的收支规模和结构。 在研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政策建议时,贾康等人(2004)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当前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建立起完整的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机制;逐步实施中央部门预算的系统化,扩大地方部门预算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提出,要求明确界定不同政府结构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能,应在宪法或行政管理法律中界定财政责任。同时提出,考虑到这些关系正在形成或可能发生变化,应对出现的含混不清的情况的澄清予以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国内有关学者还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几乎所有学者(李萍、刘尚希,2003等)都认为公共财政理论、政府间部门关系理论是部门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对这两大理论与部门预算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