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南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危害特征与防控对策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项目在整合现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采取全面踏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南宁市区及其管辖的各区县和乡(镇)的外来入侵植物开展本底研究,分析讨论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危害特征、入侵途径和可行性防控对策等问题,这一研究有助于植物检疫、环保、农业和林业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控南宁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蔓延,为区域性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改善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
外来入侵植物指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引入到自然分布区外,并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对引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植物。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而且威胁着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成为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带来高达千亿元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外来种的本底调查 是生物入侵生态学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有效防治外来入侵植物的基础。近年来,对各地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为各地防治外来入侵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南宁地处广西的西南部,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南宁优越的自然条件 为外来物种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发达的贸易和旅游业为外来植物的入侵提供了便利通道,高强度的人类干扰使得外来植物的种类持续增多, 数量不断增大,蔓延范围逐渐扩大,危害日益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然而,有关南宁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入侵现状等基本资料却十分欠缺,给有效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有鉴于此,本项目在整合现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采取全面踏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南宁市区及其管辖的各区县和乡(镇)的外来入侵植物开展本底研究,分析讨论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危害特征、入侵途径和可行性防控对策等问题,以便于植物检疫、环保、农业和林业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控其蔓延,为区域性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给社会和人类的生产均会产生严重影响。本作品分析讨论了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现状、危害特征、入侵途径等科学问题,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防控对策。这一研究有助于植物检疫、环保、农业和林业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控南宁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蔓延,为区域性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改善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外来种成功入侵机制、制定管理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对策,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管理人员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和防除刻不容缓。有关南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入侵现状等基本资料却十分欠缺,这不仅限制了区域性生态环境研究,同时给有关部门有效治理环境问题带来了较大困难。我们的研究是首次在南宁系统地开展这一重要的本底调查,研究的成果不仅填补了空白,还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植物检疫、环保、农业和林业等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本底资料和科学数据,以便于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和蔓延而带来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研究的成果通过网络等媒体发布后,有助于提高民众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警惕和防范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灾难”。

学术论文摘要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采用野外全面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首次系统地查明了广西南宁地区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70种,隶属于23科45属。其中,菊科的种类最多,有20种(占总种数的28.57%),其次是禾本科(8种)和苋科(7种)。草本植物最多,占总数的87.14%。从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看,有59种来源于美洲(占总种数的84.29%),而亚洲、欧洲和非洲起源的物种比例较少。目前,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是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缨丹(Lantana camar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等14种。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南宁地区的途径,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Levine J M. 2000. Species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invasions: relating local process to community pattern [J].Science, 288: 852-854. 2.Lin W, Zhou G, Cheng X, et al. 2007.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s biological invasions in China[J]. PLoS ONE,6:12-18. 3.高增祥,季荣,徐汝梅等.2003.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J].生态学报,23(3):559 570. 4.李振宇,解焱. 2002.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刘全儒,于明,周云龙等.2002.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399-404. 6.万方浩,郭建英,张峰等. 2009.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7.谢云珍,王玉兵,谭伟福. 2007. 广西外来入侵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5(2):160-167. 8.徐海根,强胜,韩正敏等. 2004a. 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生物多样性, 12(6):626-638。 9.徐海根,强胜.2004b.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徐汝梅,叶万辉. 2003.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1-250.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被引入新生态环境的,会对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威胁的植物。许多物种在入境时表现为中性,甚至良性,当它们离开原来的生态系统后,在新生态系统中缺少了原系统中其他物种和天敌的制约,表现为生机盎然,甚至疯长蔓延成灾,如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凤眼莲、豚草等植物。外来入侵物种被带入一个新的地区,经过潜伏期和归化期的生境适应后,不断繁殖、扩展,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能暴发成灾,不仅严重损害经济作物,而且破坏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Levine,2000;徐汝梅和叶万辉,2003)。大量研究已表明,由外来种导致的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部分,已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和经济损失(Pimentel et al.,2000;Brian & Robert,2003; George & Steffani 2004;徐海根等,2004a;徐正浩和王一平,2004)。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遗传资源也造成巨大危害。 在构成入侵的外来生物中,植物占较大部分(徐海根等,2004a; 万方浩等, 2009),同时也是外来种研究较多的类群(Pysek et al.,2010)。全球范围内至少有395种入侵植物获得了详细研究,占入侵物种数目的44%( Lin et al.,2007)。外来入侵植物为非原生态系统进化出来的植物,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被引入新生态环境,会对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威胁的植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外来植物的入侵问题日趋严重,呈现出传入数量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高增祥等,2003)。虽然目前已经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但外来植物入侵的状况仍处于发展和扩大的趋势,在一些地方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万方浩等,2002,2009)。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