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太湖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太湖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调查,分析其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城年限和收入水平的被试在这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的建议。
详细介绍: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全方位转型时期,“城市化”高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自觉或被迫成为了“新市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差、缺乏生存的专业技能、只能从事较为低端的职业,使得这一群体在适应城市生活中面临众多的困境,也带来了一些列的城市问题。 “新市民”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能否适应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太湖区域地处长三角的核心,是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积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新市民”的生存状况如何,特别是心理适应状况如何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领域。作品正是选择了“心理适应”这一“切入点”,在设计问卷的基础上,深入到“新市民”这一外来人群中,了解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经过统计处理和数据分析,较为全面地描述他们在当下的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心理援助”的设想,以期为这一人群的生存境遇呐喊,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太湖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调查,分析其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城年限和收入水平的被试在这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项目的确定和问卷的编制经过大量调研和研究,严格进行数据处理。【创新性】在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受到的关注不够,作品在获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市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提出的“心理援助”问题具有新意。【独特性】太湖区域是我国最典型的城市化区域,也是“新市民”的重要集聚区,而对该区域“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及心理援助问题的调查研究尚未检索到,具有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现实意义。关注“新市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提供心理援助措施,对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心理困境、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应用价值。太湖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对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的研究,在全国具有示范价值。而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心理援助”问题对政府决策和城市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环太湖地区(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这一群体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入城市年限和经济收入水平的被试在反映心理适应性的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作品是江苏省2009年大学生创新计划《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适应状况及其心理塑造》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 2、部分数据资料于2010年8月在江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无锡心理健康教育高层论坛”上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相关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相关著作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陈传锋.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论文 [1]肖仲辉.论我国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适应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2]廖传景.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性影响与保护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3]沈红云,张玲.当前国内农民工心理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6(10) [4] 康来云.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J].求实,2004(7) [5]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J].江海学刊,2001(6) [6]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 [7]白云.城市农民工心理状况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6) [8] 李怀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形态调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9]蒋善、张璐、王卫红.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1)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比较常见,而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较少,特别是关于“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检索难以获得实质性资料,可能的原因是话语体系的不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市民”的概念在国外相关的文献中缺少对应词。总之,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层面”,包括“新市民”进城打工的原因、对城市的态度、与市民的互动状况、城市适应状况以及对农村的态度、返村或留城的想法,等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学角度,特别是从心理统计的角度研究“新市民”的心理适应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