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就业中高校扶助方式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对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扶助的方式的研究,我们对比得到国内大学生“自主就业”方式和就业工作模式已初显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大学生当前的就业意向和职业发展观念存在误区;其次,当前高校工作中的缺失;最后,政府缺乏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造性的提出了新颖且针对性极强的措施。无论是高校定位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投入。
详细介绍:
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高等学校再就业指导和扶助学生就业方面有着完善的机构制度和方法,具有较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训练方法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逐步显现,对现实进行实证研究。第一章,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就业难”的具体表现为:就业率逐年下降;地区流向发生变化;专业对口及其倾向逐渐下降;流动率或跳槽率大幅上升;起始工资迅速下跌;非正规就业率日益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考研人数迅猛增长;报考志愿向名牌学校集中;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系统全面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有助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第二章,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扶助方式的国际比较,分析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机构和工作人员配置;介绍了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的发展演变;研究了政府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此基础上,综合描述了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基本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实质上就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要解决或缓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实现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创新。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个队伍的创新:一是建立专门化、市场化、服务化的就业指导机构;二是培育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三是建立与完善激励与监察相结合的制度。其次,是实现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特点,构建学术、心理、事业相融合的通知职业指导内容;创立就业指导与学生成长、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集中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课程表体系;建立就业指导实验室和“合作教育”制度,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地方政府实现大学生就业政策创新的基本内容为: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和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劳动力市场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希望高校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就业,帮助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基本思路:(1)构建规范的、系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辅导内容和辅导模式;(2)总结出具有操作性的高校扶助学生就业的方法与途径;(3)探索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方法、制度;(4)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学生就业的资料、面试技巧经验方法与途径、大学生求职心理和要求的调查方式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有大量的事实数据作为理论依据,这些数据显示出了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增长速度,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等信息。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并不是只有中国全世界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国内外的就业情况以及高校和政府是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我们主要针对地方高校和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指出了再就业中学生是关键应加强自身的建设。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失业源。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将逐步显现化和尖锐化。随着连续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已经出现并日益严峻。所以,深入地探索学校扶助学生就业的方式,对于扩大学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品摘要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下降等问题对国内外高校和政府机构,以及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就业率下降的原因,结合一些数据来突显主旨。同时找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阻碍就业问题,并给与适当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Diane Ravitch. National Standards in American Education. Washingt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23—26. [2]English,Fenwick W,(1994),Theor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New York: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3]白文龙.《浅谈大学的就业指导》,辽宁教育研究,2003,04 [4]毕庆生.《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5]伯乐.《日本:大学就业有招术》,21世纪,2003,07 [6]边惠敏.《构建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就业导航系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2 [7]陈雪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教育科学出版社. [8]陈伟鸿.《从大学生就业难看当前高等学校工作中心的错位与缺位》,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0 [9]陈道华.《关于大学就业指导创新的思考》,广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03 [10]陈洪建.《大学就业指导理论和指导模式》,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11]程肇基.《大学就业指导误区及其纠偏》,职业技术教育,2004,04 [12]单德凯.《大学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4,04 [13]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14]傅忠道.《构建大学就业新机构》,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02 [15]郭继严.《中国就业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 [16]郭石明.《日德法三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述评》,广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7]郝登峰.《协调发展性大学就业指导模式初探》,高教探索,2004,04 [18]何先义.《实现“三个转变”,正确指导大学就业》,中国高等教育,2003,09 [19]何忠诚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03 [20]黄少波.《新时期加强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和探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04

调查方式

访谈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就业指导理论起源与国外,20世纪40年代初,罗杰斯的代表作《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出版,人本主义的职业指导学派诞生。并与帕森斯、威廉逊的理论相异质,这就涉及到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问题。职业指导从其产生就同心理咨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帕森斯的职业指导商谈法,也同时为心理咨询创立了最初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是职业指导的反思、转折期。发展心理学的介入,促进了人格发展理论在职业指导上的应用。不仅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方法得到延伸,并且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和方法相结合。伴随着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高校对与大学生的就业扶助方式也日渐多样化。 相较于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最新统计六成大学生毕业即将失业,“零工资就业”现象开始出现。(人事部,2006)杨宜勇和周帅在《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24期中认为:“正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广受社会关注。从我国全社会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难?难在哪?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而陈春林在《黑龙江高教研究》中说:“针对现状,社会、高校和个人相互协调,上下联动,从政策引导、环境优化,观念转变、素质提高,课程改革、提供指导,加强思政、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关于河南省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扶助方式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以理论知道学生进行就业,对于一些其他扶助政策和拓宽就业途径,优质高校就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的比较少。也正是对大学生就业扶助方式研究的相对空白,因此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