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进展情况报告--基于宁波近郊十五个村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浙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现实困惑,本作品以宁波近郊15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和推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进行了探索
详细介绍: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它一方面强调农村劳动力的地域转移,另一方面强调农民生存方式的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引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农民转为市民所出现的相应变化,也有原有的文化冲击老市民引发的变化。因此,通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镇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转型,对于浙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和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浙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现实困惑,本作品以宁波近郊15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和推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进行了探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撰写的目的:浙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现实困惑,本作品通过实地调查,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存在问题和进一步落实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作品撰写的思路: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问的方式就宁波近郊15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和调查情况,分析当前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农民市民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相应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撰写是建立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核心农户访谈等,保证了调查过程的科学性;本作品在撰写过程中有以下创新之处:一是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了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发展进程的第一手数据;二是通过调研我们探寻了制约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发展的现实困惑,找到了突破口;三是探索了进一步推进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通过对宁波近郊15个村的实地调查,探索与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特点和典型意义,分析当前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建议,为下一步浙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它一方面强调农村劳动力的地域转移,另一方面强调农民生存方式的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引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农民转为市民所出现的相应变化,也有原有的文化冲击老市民引发的变化。因此,通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镇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转型,对于浙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和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浙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现实困惑,本作品以宁波近郊15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和推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进行了探索。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朱钢、贾康,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1版 (2)《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陈锡文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3版 (3)《浙江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卫新、胡豹,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版 (4)《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李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9版 (5)《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研究》,浙江省农村财政研究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版 (6)《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李生校、娄钰华,农村经济,2004/9 (7)《征地农民的市民化》陈映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3期 (8)《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许 峰,绿色中国,2004/20 (9)《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魏杰,谭伟,经济纵横,2003/6 (10)《加速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傅琼,农村经济,2005/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3年制定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浙委〔2003〕5号>》,明确了指导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以宁波为例,2003年也相应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9条政策措施;200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19条意见;200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制定了配套政策;2006年,根据中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出台了《以“百千工程”为龙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07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对策,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转变,传统农民向专业农民和现代市民的转变。 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市民化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引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农民转为市民所出现的相应变化,也有原有的文化冲击老市民引发的变化。实现农民市民化,不仅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新世纪奋斗目标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专家学者都就农民市民化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如姜作培对农民市民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陈映芳对征地农民的市民化进行了论述、许峰就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傅琼研究了加速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李生校、娄钰华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成果视角都很独特,研究也很深入,对本作品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