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结合当今社会倡导的和谐话题,依托孝感市,研究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上,从居民认知、社区定位、社区环境、社区稳定、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自治、政府作用等方面对该市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实证调研。在此基础上反映城市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详细介绍: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在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现有对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中,研究多为从微观层面上研究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某个层面。本文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上,从居民认知、社区定位、社区环境、社区稳定、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自治、政府作用等方面对该市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实证调研,反映出城市和谐社区中社区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大,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等特点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不足、社区卫生状况不佳、社区精神文化活动较少等问题,并从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三个实施主体的视角分别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研究成果全面真实、信度高,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图片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基本状况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党和国家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之际,和谐社区也倍受社会关注。本文力图展示现阶段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成绩,同时反映一些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本思路: 1. 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 2.结合相关数据,从居民认知、社区定位、社区环境等方面,反映孝感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3.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三个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与先进性: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6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样本数量多、涵盖范围广。 2.在调查中采取随机抽样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抽取了孝感市不同类型社区进行研究。 3.通过数据、图表、模型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调查的成果。 独特之处: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次调查独特之处在于从八个方面全面展示和谐社区建设的全貌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视角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1.调查从八个方面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解,展现了城市社区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经济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2.反映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如社区文化建设不足、社区卫生状况不佳、社区精神文化活动较少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现实指导意义:以孝感市为例,研究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符合现阶段社会大思潮,相关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对地方政府就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品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本文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从居民认知、社区定位、社区环境、社区稳定、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自治、政府作用等方面对该市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实证调研,反映出城市和谐社区中社区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大,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等特点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不足、社区卫生状况不佳、社区精神文化活动较少等问题,从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一是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着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社区居委会应扮演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以人为本,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和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三是社区居民要提高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努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争做和谐社区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获集体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 陈伟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李世泽.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 [4] 王莉彬.关于和谐社区建设中邻里关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5] 万勇.构建和谐社区的意义及目标[J].中国民政,2005(5). [6] 谢建社,朱明.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学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社区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其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完善。各国对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层出不穷。如以帕克麦肯齐为代表的芝加哥学院的人文区位学理论,以齐美尔和沃思为代表的社区失落论,以刘易斯和甘斯为代表的社区继存论,以费金尔、韦尔曼和富顿为代表的社区解放论,以亨特为代表的精英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社区形成、社区关系、社区权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影响力很大。其中美国学者将城市社区研究领域分为内城与郊区,其中以伯吉斯为主的学者研究内城。伯吉斯与帕克合著的《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提出了同心环模式。将内城分为四个环带,阐述四个环带的互动模式与机制。把人类地理学、动植物生态学、人口统计学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研究,用观察植物群落生态过程相同的方法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的动态发展。而以马勒为主的学者则研究郊区,根据郊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社会互动方式,划分了美国郊区社区,对后世相关理论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对和谐社区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1)和谐社区的内涵研究:谢建社等(2007)认为和谐社区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自然舒适而且秩序井然的居住环境,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是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万勇(2005)认为和谐社区是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社会共同体。(2)城市和谐社区建设途径研究:马顺圣(2005)认为和谐社区建设一是构建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二是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三是维护社区稳定,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四是实施社区党建“强基工程”,构建鱼水交融的党群关系。孙百亮(2009)认为城市社区发展应以生态治理理念为价值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民公德心,构建城市生态和谐社区。陈伟东(2004)认为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城市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途径。(3)也有众多学者从社会资本研究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宋一,2007;龚晓洁,2006;王莉彬2006;郑杭生,1994)。 以上对和谐社区建设研究,虽视角不同,但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借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