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村居民不愿进城落户、城市居民将户口迁入农村等“逆城市化”现象。对此,本研究从调查取证入手,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目前我国“逆城市化”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会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逆城市化”现象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详细介绍: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农村居民不愿进城落户、城市居民将户口迁入农村等“逆城市化”现象。这种“逆城市化”的出现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各地的“逆城市化”有无差异?相关部门应采取什么措施?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走访的形式,选取杭州、洛阳两地,发放1000余份问卷,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吸收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逆城市化”的现状、特征,分析了我国 “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阐述了我国“逆城市化”现象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对“逆城市化”现象应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机制以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作品图片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东部(杭州)中部(洛阳)两市的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逆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了解我国“逆城市化”现状,分析其特征、原因以及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作品要达到的目的。本作品从调查取证入手,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通过对杭州、洛阳两个城市部分地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收集到第一手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经济学以及城市化的相关理论从社会、制度、经济和失地农民自身四个方面对“逆城市化”问题进行分析。数据真实、分析科学。 本作品的分析不仅吸取当前相关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引入制度分析、经济分析和社会学分析,从新的视角对“逆城市化”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可以对该问题有新的认识,得到新的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逆城市化”有一个最新的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逆城市化”的特点、原因和影响。由于我们选定的城市杭州、洛阳分别来自东部和中部,具有一定代表性,代表了目前“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地区,因此,在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大多数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地区解决“逆城市化”问题能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作品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村居民不愿进城落户和城市居民反将户口迁入农村等的“逆城市化”现象。这种“逆城市化”的出现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鉴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此我们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调查取证入手,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现有的相关数据,总结了目前我国“逆城市化”的现状,分析了“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阐述了目前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对“逆城市化”现象应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机制,以使我国城市化进程顺利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袁晓玲,屈聪敏.逆城市化道路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 [2]王小伟,朱红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对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 [3]曾广宇,王胜泉.论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病[J].经济界,2005(1). [4]孟祥林,张悦想,申淑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逆城市化”趋势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04(1). [5]王永胜,王彦智.浅谈中国特色的逆城市化模式[J].东岳论丛,2005(1). [6]刘晓彬.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 [7]黄滨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异同的对比分析[J].大众商务,2010(2). [8]孙颖杰,王姝,邱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 [9]林学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0(3). [10]郭敬生.我国农村“逆城市化”发展研究[J].农村现代化研究,2009(1).

调查方式

本研究主要通过走访、问卷、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等调查方式来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逆城市化”是美国地理学家j.l.berng在197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社会的人口重心开始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郊区甚至是农村流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倾向,这种现象在本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80年代开始逐渐减弱。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和大都市区时代行将结束,“非都市化”时代或“逆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继初级、加速和成熟阶段后的一个新阶段,逆城市化的兴起将对西方国家的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农转非”开始下降,甚至一些市民开始把户口从城市转入农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之后不少学者就开始对“逆城市化”开始研究。目前,研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将“逆城市化”看成城市“空心化”。如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刘琦在批评城市建设时指出:中心区毕竟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而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是缺乏原动力的。但是,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空心化”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结果造成了逆城市化现象,老城区变得冷冷清清,经济衰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还有学者将城市的异化视为“逆城市化”,如江苏省社科院经研所所长葛守昆认为,“城市化发展中已出现了异化--‘逆城市化’现象,如单纯的经济增长、土地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贫富差距、不安全感等”,因而需要“警惕‘逆城市化’”。 (3)一些学者认为,“逆城市化”是个经济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形成、壮大和分化的成因。茅于轼先生认为,当城市规模发展到边际效益为零甚至为负数后必然形成递增与分化的对流趋势。因为进入城市的成本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发展的边际效益必将为零甚至为负数。这类“吐故”现象,就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