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小类:
社会
简介:
汽车,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驶入”百姓生活,然而与汽车如影随形的车祸也在中国的城乡道路上四处游走,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财产、健康甚至生命。课题组从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相继对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三门峡市等中西部五个市县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企业公车司机等四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文明驾车行为的基本现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论证了文明驾车的标准及培养机制。
详细介绍:
汽车,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驶入”百姓生活。然而与汽车如影随形的车祸也在中国的城乡道路上四处游走,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财产、健康甚至生命,导演着一幕又一幕惨烈的人间悲剧。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2000万人丧失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有3600万人化为硝烟,然而,更残酷的事实是自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已有4000多万人惨死在飞旋的车轮之下。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全国平均每六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在车祸中受伤。产生车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驾车人不能自律、不讲规则、不文明行驶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原因。课题组认为,文明驾车的标准包括:1、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高尚价值观;2、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理念;3、敬畏法律,遵守规则的严谨生活态度;4、遇到事故不逃避,积极协调,及时救助他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而文明驾车的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长期熏陶和培养。同时,培养文明驾车行为也不是通过行政强制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建立一种具有长效运行的机制。课题组在对河南省几个城市的文明驾车行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论证了文明驾车行为的培养机制:加强驾驶学校的正规教育,严格规范其培训方式的培训机制;公开公正进行违章处罚,营造人车和谐的交通环境的矫正机制;协调处理保险理赔,强化驾车者风险意识的责任划分机制;传承和交流驾车技能经验,老司机发挥余热传帮带的传承机制;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发挥法律教育功能的规范机制。

作品图片

  •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 飞旋车轮下的文明呼唤——文明驾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机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 通过调查明确目前我国中等城市在汽车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的驾车文明发展现状,为规范现代文明驾车行为打下基础。 2、通过研究驾车文明的形成,为文明驾车行为的培育做好理论准备。 3、通过对驾车文明的培育机制的研究,为我国汽车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4、驾车文明的快速培育,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我国汽车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权、珍惜生命,创建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实际性,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国各个城市当前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2、价值性,在汽车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解决与其相配套的驾车文明的同步发展问题。 创新之处: 1、目前的理论研究重在汽车经济,很少顾及后汽车时代的驾车文明建设,本课题重在研究与汽车经济相配套的驾车文明的培育机制,旨在建立一套促进汽车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2、结合我国情提出一些可操作的驾车文明培育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汽车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驾车文明的严重滞后已经开始影响汽车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影响的详细状态,目前在国内既没有准确的调查,也没有深入的研究; 2、目前国内对于汽车经济的研究资料很多,但对于驾车文明的研究十分薄弱,因而对于如何规制驾驶行为、如何培育驾车文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3、我国法律对于汽车驾驶人轻微的违章行为以及不文明行为却缺乏相应的规制规则,这种现状需要配套驾车文明的制度规范。

作品摘要

汽车,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驶入”百姓生活。然而与汽车如影随形的车祸也在中国的城乡道路上四处游走,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财产、健康甚产生车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驾车人不能自律、不讲规则、不文明行驶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原因。课题组认为,文明驾车的标准包括:1、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高尚价值观;2、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理念;3、敬畏法律,遵守规则的严谨生活态度;4、遇到事故不逃避,积极协调,及时救助他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而文明驾车的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长期熏陶和培养。同时,培养文明驾车行为也不是通过行政强制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建立一种具有长效运行的机制。课题组在对河南省几个城市的文明驾车行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论证了文明驾车行为的培养机制:加强驾驶学校的正规教育,严格规范其培训方式的培训机制;公开公正进行违章处罚,营造人车和谐的交通环境的矫正机制;协调处理保险理赔,强化驾车者风险意识的责任划分机制;传承和交流驾车技能经验,老司机发挥余热传帮带的传承机制;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发挥法律教育功能的规范机制。至生命,导演着一幕又一幕惨烈的人间悲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于201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论制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法 [J].法学研究,1991 [2]崔巍.汽车百年[J].经营管理者, 2007 [3]黄河清 陈景标.崇尚交通文明,倡导安全意识[J].科教文汇,2008 [4]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5]上海汽车文化节组委会.《汽车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王露露.话说欧洲汽车文明[J].科技文萃,2003 [7]雪生.感受美国的“汽车文明”[J].驾驶园,2004

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 问卷调查 入户调查 亲临实践 会议讨论 数据统计 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 国外研究评述 德国对于文明驾车的基本观点认为,好的交通秩序要靠规则而不是素质,因而德国拥有最严格最具体的交通法规和最认真的交通执法系统,德国的交通规则几乎在任何细节上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泾渭分明,很少有模糊区域。美国对于文明驾车的研究集中在对行人和路权的高度尊重,对驾车文明的培育重在法律规范、个人素质和社会氛围。日本认为,驾车文明的培育重在各项交通法规对安全行车、规范行车的严格规定,另一方面强调驾车人和行人的良好习惯和文明心态。由于驾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在生活中有时是司机,有时又和家人一起变成行人,这种双重角色促使大家在开车时礼让行人、在步行时避让汽车,最终司机和行人的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二、 国内研究评述 国内对于驾车文明的研究集中在汽车经济、汽车文化以及驾车不文明现象方面,研究者认为:汽车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的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汽车与行人的矛盾,汽车与道路的矛盾,汽车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虽然汽车保有量低于许多国家,但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六分之一。各个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有一些并不是由于道路不足,很大程度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驾驶等交通道德缺失造成的。对于驾车的文明进程缺少理性的梳理,对驾车文明的现状缺乏准确的调查,对驾车文明的形态也缺乏高度的概括,对驾车文明的培育机制缺乏应有的关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