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与补偿对策建议
小类:
经济
简介:
在分析农业弱质性和外部性理论基础上,分析种粮农户的利益损失,并得出测算模型。利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主产区地方政府、主销区地方政府和主产区农户之间的博弈模型。按照“问题导向型”思路,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利益损失进行补偿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从而为确保农业的产出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粮食生产“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详细介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必须要求农业有足够的产出。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更多的粮食安全责任,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以促进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国必须要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进行利益补偿。 在分析农业弱质性和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来解释农业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和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分析种粮农户的利益损失,并得出测算模型。利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主产区地方政府、主销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主产区地方政府发展非粮食生产的概率。按照“问题导向型”思路展开研究,即在测定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多少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回答“补给谁、谁来补、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从而为确保农业的产出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粮食生产“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创新适合于中国国情和特殊地域生产发展模式的利益补偿规划,并且能够积极解决国内利益补偿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思路: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受偿主体和补偿主体的演化博弈,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数量标准和基本路径,为战略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内容和推行思路的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运用外部性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构建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理论,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先进性: 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模型并进行研究。 独特之处: 在文献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测算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构建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理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模型;分析多元受偿主体和补偿主体的演化博弈,提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理论和对策分析,拓展了粮食和农业补偿理论的研究内容、战略视角和研究方法。 现实意义:为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战略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科技创新和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长期粮食安全和稳定发展。

作品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必须要求农业有足够的产出。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更多的粮食安全责任,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以促进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国必须要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进行利益补偿。 在分析农业弱质性和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来解释农业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和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分析种粮农户的利益损失,并得出测算模型。利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主产区地方政府、主销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主产区地方政府发展非粮食生产的概率。按照“问题导向型”思路展开研究,即在测定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多少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回答“补给谁、谁来补、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从而为确保农业的产出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粮食生产“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志澄.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 [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2) [2]李凤瑞. 2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 [3]张新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2005:43 [4]王永慧,张丽.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07 [5]Frederick,Seiner,John,E.Protecting Farmland[C].AVIPUBLISH COMPANY,INC,1984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7]徐冰.粮食安全背景下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 [8]刘哲.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6 [9]何蒲明.黎东升.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05,04 [10]孙顺强.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2 [11]田建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的核心——区域发展的视角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调节政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第31卷第2期,188~189 [12]马文杰.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的博弈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2 [13]马艳,张峰.利益补偿与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2008,4 [14]白红果.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问题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15]张辉,田建民等.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 [16]李小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06

调查方式

个别交谈、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概述: 国外经济学者结合各国实际,有过对粮食主产区的研究,但仅是针对影响粮食主产区的补贴进行分析研究,其策略具有地域局限性,对主产区利益损失的研究未曾出现过。 国内研究概述: 国内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补偿、直接补偿的研究相对较 多,但没有针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的测算进行研究,补偿不具有针对性。 1. 新闻报道、小论文多,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 2.研究成果大多体现为浅层描述。 不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短评类文章,只是停留在浅层的描述,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研究深度不够。 (2)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