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围绕编辑人员忠诚度问题,将编辑人员按照职业特征划为知识型员工,依托中国青年出版社等研究基地,在充分访谈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评价体系和人员流失预警模型。结合超契约激励理论,从声誉模型、工作设计模型以及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了讨论,创建了有出版企业特色的编辑人员激励机制。最后,将研究成果整合成建议书,在中国青年出版社进行了实际应用,评价效果后进行了完善,现已推广到多家出版社。
详细介绍:
资产归属和人员安置问题是转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资产问题由于国家给与了官方指导,不需要出版单位自身做出创造性发挥,而人员问题,由于各单位特殊情况多,因此国家交给转制单位自行处理。而作为出版单位生产人员的编辑,如何防止转制后忠诚度降低以及跳槽、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发生,进而对编辑人员进行激励,也就相应地成为了转制单位最关心的问题。 作品围绕编辑人员忠诚度问题,将编辑人员按照职业特征划为知识型员工,依托中国青年出版社等研究基地,在逻辑上采用整体问题细化后分别研究,最后进行整合应用的思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提纲和各种信息渠道,在充分访谈的基础上,建立了编辑人员基于忠诚度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对出版单位编辑人员忠诚度培养进行了价值分析和理论依据的论证,建立了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流失预警模型并对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作品结合超契约激励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从声誉模型、工作设计模型以及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了讨论,创建了有出版企业特色的编辑人员激励机制。 作品将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评价体系、编辑人员超契约激励的建议和结论整合成建议书,在中国青年出版社进行了实际应用,评价效果后进行了完善,现已推广到多家出版社。

作品图片

  •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 事业类出版单位转制后编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通过对中国青年出版社、天津社科出版社等我国十数家出版单位的调研,构建转制后基于忠诚度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出版企业特色的激励机制,为事业单位的成功转制提供借鉴。 思路: 通过实地调研识别出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编辑人员忠诚度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价值分析,构建预警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超契约激励模型,建立有出版企业特色的激励机制;提出超契约激励的建议,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初步试验,最后进行推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密切结合转制前后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影响转制后出版企业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调研、筛选、分析,最后锁定编辑人员忠诚度这一核心问题,继而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结论,整个过程涉及了管理科学、数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课题根据出版单位编辑人员的职业特点,将其归为知识型员工进行研究,而研究的一大亮点就是建立了转制后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评价体系以及具有出版企业特色的超契约激励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题严格做到研究目标和内容与转制单位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所建立的模型基于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同时加入了大量实际调研数据,最后回归于现实应用,因此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研究成果首先对出版单位有较高应用价值,同时也能推广到传媒行业的其他领域(因为员工组成的比例相近),对于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转制后人员管理与激励也有启迪作用,这是本课题的延伸意义,也反映出作品较强的现实依据和实用价值。

作品摘要

资产归属和人员安置问题是转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资产问题由于国家给与了官方指导,不需要出版单位自身做出创造性发挥,而人员问题,由于各单位背景差异大,特殊情况多,因此国家交给转制单位自行处理。而作为出版单位生产人员的编辑,如何防止转制后忠诚度降低以及跳槽、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对编辑人员进行激励,也就相应地成为了转制单位最关心的问题。 报告围绕编辑人员忠诚度问题,将编辑人员按照职业特征划为知识型员工,依托中国青年出版社等研究基地,在逻辑上采用整体问题细化后分别研究,最后进行整合应用的思路,在充分访谈的基础上,建立了编辑人员基于忠诚度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对出版单位编辑人员忠诚度培养进行了价值分析和理论依据的论证,建立了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流失预警模型。 报告结合超契约激励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声誉模型、工作设计模型以及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了讨论,创建了有出版企业特色的编辑人员激励机制。 报告将基于忠诚度的编辑人员评价体系、编辑人员超契约激励的建议和结论整合成建议书,在中国青年出版社进行了实际应用,评价效果后进行了完善,现已推广到多家出版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志等.构建企业员工忠诚度培养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5, (12):155-158. [2]彭剑峰,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9):12-14. [3]蒲忠等.谈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5,(12): 95-96. [4]周长征,康利民.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05, (6):6-7. [5]庞海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3):108-109. [6]郑庚峰.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J].政策与管理,2002,(12):34-36. [7]谢玉华,曹建,曾铮.基于忠诚度的知识型员工流失预警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06,(2): 56-59. [8]盖国凤,马红玉,,黎彩眉.基于人力资源战略的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规避模型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 67-68. [9]朱海华,晏钢.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与忠诚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7): 43-49. [10]蔡翔,张光萍.企业文化对知识员工忠诚度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7,(8): 23-36.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所研究课题的特殊性和国情差异,国外关于事业类出版社的转制研究较为匮乏,而国内学者对事业类出版单位的转制问题从21世纪初已有比较多的关注,在2005年后出现了大量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事业类出版单位应不应该转制、该怎么转制以及转制后应注意的问题等宏观方面;而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对转制后人员身份变化的研究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对于转制后如何对编辑人员进行管理和激励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将编辑人员按照职业特点归为知识型员工,并按照忠诚度的特征进行预控以及应用超契约激励模型进行激励的研究还缺乏先例。 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探讨还处于初始阶段,仅有的一些研究也是建立在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基础上推断而来的,大多是以理论介绍、现象描述为主,进行定量及实证方面分析的较少。盖国凤、马红玉和黎彩眉(2006)通过研究指出,影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因素主要有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朱海华和晏钢(2006)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莫布雷模型对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原因。蔡翔、张光萍和李翠(2007)认为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知识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员工流失预警机制和员工忠诚度是相辅相成的两类研究主题,常采用的思路是:首先基于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指标及其权重确定评价模型,计算员工忠诚度数值,然后确定预警范围,建立预警机制。于慧春、孙会良(2008)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预警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对多家企业实地抽查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员工流失危机预警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评价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企业员工流失危机预警管理的方法。陈光建(2010)针对企业普通员工流失现象,分析了普通员工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动向做出及时的了解与反馈,离职过程做出及时的替补与安排,离职后注意后备团队的培养等预警管理机制。 总之,对知识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的研究可分为定量和定性方法两类,但定量方法也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其实用性和信度值得商榷,且现有文献中缺乏实证研究,造成提出的模型难以服人。今后,完善员工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合适的先验理论和数学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实现员工行为、忠诚度和流失倾向的相互转化,将是研究的焦点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