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编制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作品是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子课题《中小学数学学业成就及其关键环境变量测查工具研制》的研究成果。作品主要包括: (1)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2)建立了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标准; (3)研制了测查命题双向细目表; (4)《小学/初中数学学业成就测试》预测题; (5)研制了小学/初中数学学业成就关键环境变量量表。
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作品阐释了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的意义与目标、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着力探究了测查工具的编制。测查工具突破了传统考试单一的选拔观念,转变了传统考试“唯分数论”的状况。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体系主要由目标系统、评测系统、报告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而数学学业成就检测工具的编制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作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旨归。测查工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综合考察,测查文本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适当增加提示语,便于学生理解文本意义,体现了评价的人性化关怀,凸显了检测的多种教育功能。这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传统检测的紧张、厌烦情绪,更有利于真实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作品从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对检测理念、内容、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品以某市不同层次的多所中小学为数据采集区,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尺度分析等数学方法,以SPSS 13.0等软件为主要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对义务教育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尝试建立国内第一套义务教育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本作品是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子课题《中小学数学学业成就及其关键环境变量测查工具研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拟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研发监测工具,建立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基本思路:(1)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的意义及目标阐释;(2)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的范畴;(3)数学学业成就检测评价的试题编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某市为数据采集区,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以SPSS 13.0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测查工具的编制模式。 先进性: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编制了国内第一套小学/初中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独特性:突破传统考试的不足,在检测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凸显多种教育功能、注重情感认知考查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对我国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标准及体系的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设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实意义:(1)引导中小学数学教育健康发展,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匡正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行为,转变“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完善中小学数学教学评测体系,纠正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现象,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作品摘要

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质量监测,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中,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意义、目标和范畴:其意义在于转变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评价理念,突破传统考试评价的选拔功能,凸显学习评价的多种教育功能;评价目标在于检测学生基于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学业水平;评价范畴主要集中于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能力两个基本维度。在此基础上,以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为例,着力探究了测查工具的编制。 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是在大样本测试与调查分析基础上编制的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检测试题文本和关键环境变量量表。其中,检测试题的编制是编制测查工具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试题编制经过教材比较分析、评价标准建立、命题双向细目表制订、题库建设与组卷等程序,并且进行了分层抽样检测。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研制的测查工具具有优良的信度和效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会议交流 2008年2月和5月,作品两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肯定。与会人员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教育家顾明远、林崇德、叶澜等;参加单位有教育部基教司、师范司、督导办、考试中心、中央教科所等司(局)、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中小学教研单位以及北京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等部分高校科研单位等。 (2)获奖 2008年12月,课题研究成果荣获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参赛学生达2500余人,展出参赛作品225件,评选 “一等奖”12项,其中博士生获“一等奖”仅该作品一项。 (3)论文拟发表 参赛论文《数学学业成就测查工具编制研究》已通过《教育研究》初审,拟发表。最近,《中国教育学刊》已对此项目课题进行约稿。

参考文献

[1] David Nohara. A Comparison of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Repeat (TIMSS-R),and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DB/OL]. [2] David Niemi,Julia Vallone,Jia Wang,and Noelle Griffin. 2007. Recommendations for Building a Valid Benchmark Assessment System: Interim Report to the Jackson Public Schools .CRESST Report723.[DB/OL]. [3] NormanL.Webb. Alignment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in Four states[Z].Washington, DC: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1999,11 [4] TIMSS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TIMSS 2008 Advanced Assessment Frameworks [DB/OL]. [5] Hansche.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itle I: Handb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s Standards[Z].Washington,DC: Council of Chief States school Officers.1998

调查方式

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会议、集体组织、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1)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发展 现代学生学业成就的理论研究已经历了测量、目标为本、目标参照和人本化四个阶段。测量阶段,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成熟。大量运用学生学业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量;目标为本阶段,以美国泰勒教授著名的“八年研究”(1933-1941年)为基础,将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量引向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参照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对学业成就测验突出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其结果;人本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兴起,最明显的标志是借助项目反应理论把学业成就评价引向了计算机化和自适应测试的方向。 (2)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经典测验理论(CTT)是以随机抽样和真分数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主要优点是数学模型简单,计算简便,容易推广;理论假设较弱,对实施条件要求不严格,适用性广。主要缺点是题目参数及测验信度的估计依赖于被试组,对被试能力的估计依赖于所使用的测验题目等。项目反应理论(IRT)于20世纪50年代初正式创立。IRT有以下优点:①考生能力的估计不依赖于测验;②题目参数估计独立于考生样本组;③能力参数和项目难度参数的配套性;④可以精确估计测量误差;IRT的不足之处:①单维性假定难以满足;②目前IRT的应用仍以两级记分模型为主;③不易推广;④IRT对测验条件要求较严格。 (3)国际数学学业成就评价项目研究 ①组织模式:各国进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模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一是组建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职机构。二是由政府机构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来进行。三是由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②国际上主要的几种大规模教育评价体系:全美教育进展评价NAEP;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IMSS评价体系等。 二.国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八十年代前期以来,北师大、江西师大等高校的相关院系陆续展开了项目反应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反应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如:①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编制;②测验等值研究;③拉希模型的介绍与研究。 国内尽管进行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多种改革和探索,但是本作品中关于测查工具编制模式的研究在国内过去尚未开展。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