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着眼现代城市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现代化建设和古文物保护,一个是现实责任,一个是历史使命,此调研课题定位于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的冲突与协调,将中国典型古城——西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本课题的特色之一:不仅将目光集中于现代化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冲突现状,而且探索冲突存在的深层原因,即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的观念的差异和利益的博弈。特色之二: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跳出传统的专家研究模式,从全新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可能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试图将西安市协调冲突、达成和谐的先进措施加以推广,为国内外类似古城的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详细介绍:
通过采访座谈,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我们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探索西安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经验,分析现代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妥善解决两者的矛盾,以期让城市能够同时完成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谋求和谐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针对城市建设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和社会公众这三方主体,我们呢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式:就政府一方,我们走访了西安市城市规划局,听取了城市建设部门如何处理现代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冲突问题的意见;就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走访并参观了藏有大量出土文物的长安历史博物馆,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就社会大众一方,我们选取了两方代表,即文物专家和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将专家意见的专业性和与民众思维的实用性相结合,以便全面地把握课题。 本调研课题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总结,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试图将西安市的先进措施加以推广,为国内外类似的古城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迎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之际,这个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更加凸显其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图片

  •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 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 1.了解古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西安现代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间存在的冲突 2.分析西安协调二者冲突的先进经验,供其他城市参考和借鉴 基本思路: 1.以西安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兼问答模式探讨古城发展中文物保护现状并分析西安协调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冲突的先见与成就 2.从观念冲突中探寻经验,促进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推动和谐城市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西安为视角,结合城市规划、文物处理等典型方面研究主要矛盾,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手段,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先进性:以发展型保护为理念,统筹现代建设与文物保护,体现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深入分析课题矛盾,寻求推广价值。 独特性: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搜集资料和证据;从大学生的角度,以全新视野观察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如何让古城在继承历史精髓的同时,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如何让城市规划与历史积淀在冲突中寻找和谐,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不断探索这两个问题,以期提出实际解决方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指导意义:调查研究表明,西安的做法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有效体现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协调统一。西安的高度代表性解释了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历史与现实冲突上的新发展,为其他类似城市带来诸多借鉴和宝贵经验。

作品摘要

现代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是每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永恒主题:一个是历史使命,一个是现实责任。这一对矛盾中,冲突难以避免,融合则是我们的追求;冲突集中体现在城市建设部门,文物保护机关以及社会公众这三方的博弈之中,融合则需要这三方面的协调和平衡。本文通过“假设-检验”的模式,将采访座谈、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分析了西安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的实际冲突,并从我们大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透过西安,其他许多城市可以有效借鉴此文化名城在这一领域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促进现代城市建设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某校调研奖; 2. 某校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Lambeck, Richard. Eschemuller, John: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2009. [2].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Beijing,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lics in Beijing,2001. [3]. 王东:《北京的现代城市建设与文化古都保护》,[J] ,《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马文治:《城市现代建设中的文物建筑保护问题》,[J],《丝绸之路》2003年S2期。 [5]. 徐森:《现代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思考》, [J] ,《文物工作》2002年第8期。 [6]. 程龙:《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比较研究》,《城市问题》,2000年第6期。 [7]. 张松、王骏:《我们的遗产 我们的未来》, [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03期。 [8]. 胡鸿保: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9]. 尹鸿伟:《三峡文》, [J], 《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20期。 [10]. 陆小芳:《古城保护与城市规划》, [J] ,《城市研究》,2007年03期。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座谈会、图片、照片、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现代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一个是现实责任,一个是历史使命,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一条统筹二者的和谐之路对于众多历史名城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学者对北京,西安等典型文化古城进行过大量研究;国外的同类研究作品也是百花齐放,尤以古罗马、雅典、维也纳等备受关注。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一条科学、协调发展之路。鉴于此,我们萌发了调查的想法,从大学生的视角探索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冲突与融合。 以北京为例,“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是:明确城市功能和合理规模 ,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 ,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王东,2003)。北京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其他城市的问题,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最科学模式是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的前提下,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另外,城市现代化必然要求改变城市原本物质载体,协调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矛盾要记住“建筑性破坏”的教训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徐森,2002)。开发古迹旅游资源, 也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循序渐进且有节制的梯次开发。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要深入到城市形成的因素中去体味其精神与物质特点,使古城焕发生机。 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过有两点比较突出, 即古今城市规划理念的差异, 对保护对象认识的变化(胡鸿保,2002)。每一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任何脱离实际生活,脱离现实价值的保护都是不合理的。历史经验表明:恰当的城市旅游开发是对古城建设性的保护,符合生态城市的旅游建设是对历史古城的最好保护。 关于文物保护主体,政府扮演的应是对大众文物保护价值观进行监督与指导的角色,政府与人民在文物保护方面并力而行。英国采取的做法是: 受保护的建筑直接由中央政府控制,中央政府对于古建筑保护区也有一定程度过问的权力(陆小芳,2007)。其它国家的例子如意大利的历史名城保护与开发,德国是让各级政府在旧城改造中发挥主导作用,日本则注重对历史建筑和建筑群进行整体保护。中国的历史名城也相当多,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却寥寥无几,因此这方面我们应适当借鉴外国经验。 综上所得: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文物保护问题复杂多样。只有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以对历史负责和对后代负责的科学态度,权衡利弊,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同时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