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丧偶之恸后的心路历程—汶川地震丧偶老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5.12汶川大地震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大事,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老年群体却成了关注的一个盲点,尤其是地震中的丧偶老人。因此,本文带着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着重调查了地震丧偶老人的生活情况、生活重构的心路历程以及影响生活重构的因素。
详细介绍: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大部分的媒体和社会关注焦点都集中在青少年和儿童,老年群体成了关注的一个盲点。尤其是地震中的丧偶老人,在经历了地震、丧偶双重打击之后,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支持。因此,调查小组利用暑假来到都江堰市最大安置点“勤俭人家”,着重调查了地震丧偶老人的生活现状、生活重构的心路历程以及影响生活重构的因素。调查发现,从无法面对丧偶现实到偶尔会有的情绪起伏,丧偶老人目前的生活适应情况已经比较好。调查结果显示,有多种因素影响老人生活重构的速度和质量,包括个人性格、经历、对死亡的认识,生前夫妻关系、家庭和睦程度,邻里关系、政府帮助等。本次调查还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可能会对灾后丧偶老人的生活重构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该作品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地震丧偶老人灾后适应中的心路历程,适应情况以及影响地震丧偶老人灾后适应的因素。基本思路即问题的提出、地震丧偶对老人带来的影响、灾后适应经过的心路历程、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主要是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并查阅了大量文献、书籍,所得结论也印证了他人研究的结论。现进性及独特性在于所选对象是媒体、大众关注相对较少的丧偶老人群体,且关注点并不是仅仅放在心理,而是从权方面的考察老人的情况和需求,最后得出了符合现实情况的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作品所得数据全部来自于地震后的实地调查,且都是入户访问,所以是灾后难得的一手资料,对于了解对象的真实情况非常有价值,同时,调查的结果显示出非正式支持对于地震丧偶老人生活重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此领域的干涉作用有着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本文旨在了解地震中经历丧偶之恸的老人灾后适应的心路历程和影响适应的因素。调查小组利用暑假到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了因地震丧偶的老人在生活、情绪状况以及已经获得的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发现,从无法面对丧偶现实到偶尔会有的情绪起伏,丧偶老人目前的生活适应情况已经比较好。调查结果显示,有多种因素影响老人生活重构的速度和质量,包括个人性格、经历、对死亡的认识,生前夫妻关系、家庭和睦程度,邻里关系、政府帮助等。其中,由政府提供的正式支持,如及时提供配套设施、物质资源等解决了大部分的实际生活问题;由邻里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如邻里间的和谐关系、聊天等满足了精神需求,对丧偶老人的灾后适应起到了关键性的正向作用。本次调查显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可能会对灾后丧偶老人的生活重构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员 2009年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2009年本校第十一届“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2009年本校社会与人口学院第五届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梅陈玉婵 齐铱等,老年学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范明林 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董惠娟 李小军 等,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N],自然灾害学报 2007,(01)[4]高之旭,走出心灵的沼泽_与丧偶老人谈心[J],中国健康月刊 1998(03)[5]岳春燕 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8)[6]吴吉惠,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幸福感与应付方式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活事件的研究表明,丧亲是对个人生活有最重大影响的负面事件。在我国,张瑶等人(1992)使用生活事件经历调查表进行的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活事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身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病前出现应激性事件的频度及伴随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的强度均明显高于控制组,在应激性事件中与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在频度和强度上都较高,故它们可能是心身疾病和癌症的一个重要前因。经研究表明,认知评估是影响老年人应对压力因素的重要因子,类似地震这样不可预知的事件在特定生活阶段出乎意料地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难以应对。 伴侣感情是老年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资料表明(范明林2004),伴侣去世是导致老人出现身心问题的高风险因素。55岁以上老年妇女在老伴去世后5个月内相继去世的不少,男性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半年是危险期。丧偶会给老人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 -罗斯(Kubler-Ross, 1969)的哀伤阶段论提出,个人所经历的丧亲过程有一系列可以观察得到的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表现。陷入哀伤的老年人会强烈感到前所未有的情绪动荡和混乱,他们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所适从,或者不清楚该做些什么。除了心灵所承受的哀伤,原本提供经济来源和照料他们生活的亲人离世,丧亲老人还面临如何继续维持生存,如何得到生活照顾的困境。 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地震灾后的关注人群重点主要集中青少年、儿童,对于老人,尤其是丧偶老人的研究很少。另外,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心理、情绪方面的伤害,而对于生活状况的关注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