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绿色植物能量转换方式的研究——无光环境室内绿化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绿化的重要性,各种绿色植物景观为人们的生活环境锦上添花。《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各项建设工程,应当安排一定的绿化用地;第十六条规定个别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第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又确需进行建设的,须经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缴纳绿化补偿费,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按照城市规划统一进行绿化建设。绿化补偿费标准和收缴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现在,由于居民居住密度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居住及营业性场所使用了地下空间,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就使得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无自然光环境只能依靠补光等手段进行室内绿化,这样既浪费了能源,又因为长时间打开电灯补光等布景方法增加了安全隐患。本研究主要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及“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三个方面,研究更加安全更加节约能源的在无自然光环境下的室内绿化方法。
详细介绍:
本研究课题选择对光敏感程度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一串红、瓜叶菊、月季和早熟禾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利用Pico设备和人工气候箱等设备进行多组实物模拟实验。实验通过在无光照条件环境下利用绿色植物及金属导体进行试验,分为金属导体植入土壤组、金属导体捆绑植物组、无金属导体组,同期与自然光条件下生长植物进行对比,并在实验期间观察植物叶片在有光照条件下及无光照条件下叶片细胞的变化,还对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电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完成了大量观察与图片记录工作。经过前后近两年时间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对比分析,已完成对于在无自然光条件下绿植造景方式的研究,提出布景方法。

作品图片

  • 关于绿色植物能量转换方式的研究——无光环境室内绿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实验发现,与金属导体连接的绿色植物可在无光环境下生存,既美化环境又节约能源、无安全隐患。以降低无光环境绿植景观建设能耗;提出消除无光环境造景安全隐患的合理建议为目的,研究无光环境绿植景观建设方式。课题以光敏度不同的植物为对象,用Pico和人工气候箱等设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对植物能量转换过程中电位变化进行研究,完成大量观察与图片记录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和对比分析,完成研究,提出布景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课题使用了先进的PICO设备、人工气候箱、光合作用仪及计算机,采用实物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地考察及细胞学的研究,在实验中,金属导体部分实验发现了植物体可通过金属导体获取能量这一现象,过去的理论论证中尚无对此问题的探究,在本实验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现象到本质,揭示这一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原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植物可以通过连接金属导体或光导体的形式生存,而不必须光合作用,为植物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室内绿化中不需要用电灯补光的造景方法,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安全隐患的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绿化,各种绿植景观为人们生活锦上添花。由于居住密度增大,越来越多的居住及营业性场所使用了地下空间,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就使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无自然光环境只能依靠补光等手段进行室内绿化,这样既浪费了能源,又因为长时间打开电灯补光等布景方法增加了安全隐患。本研究主要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及“能量转换过程中电位变化”三方面,研究更加安全更加节约能源的在无自然光环境下的室内绿化方法。 本课题选择对光敏感程度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一串红、瓜叶菊、月季和早熟禾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利用Pico和人工气候箱等设备进行实验。实验通过在无光照条件环境下利用绿色植物及金属导体进行试验,分为金属导体植入土壤组、金属导体捆绑植物组、无金属导体组,同期与自然光条件下生长植物进行对比,并在实验期间观察植物叶片在有光照条件下及无光照条件下叶片细胞的变化,还对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电位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完成大量观察与图片记录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对比分析,已完成对在无自然光条件下绿植造景方式的研究,并提出布景方法。

获奖情况

2009年6月8日,获得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尚无同类课题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