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献血事业已取得较大成就的今天,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无偿献血的特殊群体逐渐成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故笔者对芜湖市各高校大学生献血行为的态度、认识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此项调查结果为芜湖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详细介绍:
我国于1998年1O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其实施的核心是在我国境内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及时,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在献血事业已取得较大成就的今天,由于年龄优势、文化素质高、接受新事物快等原因,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无偿献血的特殊群体逐渐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本篇调查报告以安徽省4所高校1081名大学生为样本,对他们献血行为的态度、认识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此项调查结果为芜湖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分析结果显示,“担心采血用具卫生”、“献血时间受限、地点不明”和“身体不适”是影响献血的重要因素。建议血站加大采血用具卫生状况,采血时间,采血地点以及献血后身体正常反应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同时联系高校以组织学生参观血站等形式提高血站的信誉度,树立正确的献血观,使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调查和分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和对献血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制定有效的献血宣传方案,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改进相关措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提高全民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基本思路:1.调查样本为芜湖市各类型高校的在校大学生。2.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并引导其填写问卷。3.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4.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的宣传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采用有偿献血采血方式,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自《献血法》颁布后,无偿献血才全面展开。由于年龄优势、文化素质高等原因,高校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在高校中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仍然很低,可开发的潜力非常大,且目前尚未有效的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宣传方案。因此,笔者拟通过对芜湖市高校大学生献血现状和献血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拟定宣传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调查结果的应用将会指导血站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措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本调查结果显示:献血时间受限,地点不明和身体不适等因素是影响在校大学生作出献血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强化采血用具卫生,提供合适采血时间、便捷的地点以及对献血后身体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等方面的宣传,或者联系高校,以组织学生参观血站等形式提高血站的信誉度,将会极大的提高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作品摘要

目的:对高校大学生献血态度及影响其决策的因素进行调查,为制定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案,促进更多的自愿者参加无偿献血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调查芜湖市高校大学生1081名,分析献血人群和未鲜血人群间对无偿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有效率94.65%。人群献血率为25.34%,未发现男女献血比例有明显差异。但高达54.75%的献血者和72.00%的未献血者表示怀疑过采血用具的卫生安全。献血时间受限,地点不明和身体不适等是影响调查人群作出献血决策的重要因素。 结论:加大采血用具卫生,采血时间,采血地点以及献血后身体正常反应等方面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或者以组织学生参观血站等形式提高血站的信誉度。同时,联系高校,加强宣传,以发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王陇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发释义.法律出版社,1998:7. [2] 陈李,叶志勇,陈筱华.不同人群无偿献血心态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3 (3):173-174 [3] 陶红兵,苗卫军.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顾虑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4):277-279 [4] 文国新,美黑丽,赵俊岭.浅谈KAP理论与自愿无偿献血招募.中国输血杂志.2008, 18(5):438-439 [5] 高东英,代爱英,梁万年等.北京市医护工作者无偿献血的知-信-行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313-315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完成问卷的填写。回收的问卷采用Epi Data2.0软件建数据库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血液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偿献血对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控制与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我国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实施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已成功地从有偿献血和计划献血向无偿献血过渡。 国内:2005年l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曾针对无偿献血者的顾虑及其影响因素在湖北省孝感市、荆州市和宜昌市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从年龄上来看,18~28岁组所占的比例最大。无偿献血人群年龄结构呈现明确的年轻化特征。这是由于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认为自己的奉献而延续了他人的生命是十分值得的。另外,学生对献血知识的了解也较全面,因此青年学生的献血积极性较一般职业人群高。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发展好高校学生,对献血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首次献血,还是再次献血,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献血者比例较高。据此可分析,献血意识强弱与人们的文化层次有关。在所有的职业中,学生组首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比例最高,分别占78.32%和63.10%。可能原因是文化层次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能理解无偿献血知识;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自愿无偿献血者少,因为在同样的宣传力度下,他们尚不能理解血液生理,对献血存在顾虑,心理恐惧感明显。因此,出现献血者文化层次较高的现象。 分析:以上报告已突出青年学生在现今无偿献血事业的主体地位,以及其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是没有具体分析青年学生再次献血的障碍因素及另一部分学生未献血的原因。 国外: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国际健康系、公共健康系和病理系等在2005年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献血情况做了详细调查。他们对中国西部的新疆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进行了一项针对不同人群对献血的态度的调查。来自于不同群体参与了此项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对献血的了解、态度和行动。群体的区分为汉人和维人的献血者及非献血者、吸毒者、学生和工人。对献血的了解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很大的差异。献血动机包括社会压力、想了解筛选结果和利他主义,不愿献血的原因包括害怕感染和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对献血的误解广泛存在,连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也不能幸免。对血液感染的恐惧可能因在中国血浆捐献过程中引发的爱滋感染报道而增加。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