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引发,珠三角制造业的正处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亚洲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由于其独特的形成机理,集群成熟度高,有利于突破制造业的升级瓶颈。而2008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珠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中山市也安排40亿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政策机遇非常好。 在深入调查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和集群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回归与相关分析探索出制约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因素,然后从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和实现集群网链互动的角度综合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集群升级途径,从而为集群升级理论提供实证分析案例。
详细介绍:
一、前言 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引发,珠三角制造业的正处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产业集群由于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有利于突破产业升级瓶颈。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是亚洲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集群成熟度高,其升级可形成珠三角制造业的典范。 2008年12月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发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打造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灯饰、江门造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中山市也安排40亿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可见,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政策机遇非常好。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国内外产业集群升级文献综述为基础,并通过基于钻石模型的制约因素分析,和内在机制、动力逻辑分析得出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特点。 2008年8月中旬,课题组针对古镇政府、当地企业、协会等集群行为主体进行实地调研,2008年10月在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期间调查了数十家灯饰制造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选取典型企业进行案例研究。 在把握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课题采用回归与相关分析分析出制约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题从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集群创新网络的角度提出集群升级的关键在于集群网链互动,创造内在比较优势,并指出了集群内在核心能力=人+科技+知识+经验+网络机制+制度创新+文化,从而为集群升级理论提供实证分析案例。

作品图片

  •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课题选取代表性强的古镇灯饰产业集群进行升级模式的实证分析,回答“在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中,企业面临的困境和真正需求是什么”,“政府如何为企业提供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希望能对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基本思路: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探究产业集群形成、制约因素、内在机制、动力逻辑和升级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课题的研究得到古镇政府、当地企业、协会等集群行为主体的支持配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始终保持信息反馈。同时,将个案研究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升级的研究,使集群升级建立在更加微观、更具现实意义的基础上。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上,采用了大量的管理模型进行定性分析,而在研究集群升级路径时,则将数理统计的回归与相关分析等应用于集群升级影响因素的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珠三角产业升级背景下,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开启企业升级的思路,扩大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对于企业宏观把握产业升级的理念,根据实际采取技术升级和品牌升级措施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有利于政府了解产业集群升级中企业的真正需求。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引,对做对做好扶持工作有启示意义。 第三,有利于启发行业协会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对产业升级提供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引发,珠三角制造业的正处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集群由于其独特的形成机理,对于突破产业升级瓶颈有重要作用。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是亚洲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集群成熟度高,有利于突破制造业的升级瓶颈。在深入调查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和集群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回归与相关分析探索出制约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因素,然后从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和实现集群网链互动的角度综合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集群升级途径,从而为集群升级理论提供实证分析案例。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5月,获得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 2008年8月,中山古镇镇政府支持的本科生调研项目。

参考文献

在CNKI学术期刊网上采用高级检索,时间跨度为1980至2009年,以检索关键词 “产业集群&升级”查阅“经济与管理数据库”,得到的结果为710篇。同等条件下,以检索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全球价值链”检索得相关文献174篇,占该领域文献数的24.5%,以检索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网络”检索得相关文献仅33篇,以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网链互动”检索结果为3。另外,以关键词 “产业集群&升级”查阅硕博论文数据库,得硕士论文46篇,博士论文7篇(截止2009年4月15日)。我们此次结合实例,综合了全球价值链、创新网络、网链互动三大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

调查方式

以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等方式进行。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国内外学者研究: 国外的Kaplinsky 和 Readman(2005)等人从全球价值链分析和集群治理的角度,归纳了集群升级的四条轨道,提出领先企业对价值链的治理能力能帮助地方产业网络顺利实现阶梯式的“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的升级”。 Humphrey 和 Schmitz 随后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并主张在价值链中添加具有更多附加值的环节。在1987,1988和2000年,Hakansson H Coleman,J,S 和Lucia Cusmano 等人提出集群创新网络概念,并指出集群创新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将会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王缉慈(2006)对于产业集群升级,主张既要重视集群的外部联系,同时也兼顾本地企业与相关利益群体间的互动。王缉慈认为创新是最有效的对策,实质上,这是一种通过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来推动升级的思想雏形。 中山大学王珺教授自从论证了中小企业集群也可有大企业这一观点后(2004),直接鼓动了珠三角众多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潮,随后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要与中国制造的模式相结合,并且他还进一步认为沿着进入国际市场的转包路径依然可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2007)。 此外,有一些学者从财政政策(邓子基、林致远、王相林,2006)、地方网络治理(陈文华,2007)、克服集群衰退风险(冉庆国、黄清,2007)、锁定风险(林承亮,2008)、集群可持续发展(许娇,2004)、动态能力(冉庆国、黄清,2007)等角度开展集群升级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充实了集群升级的理论体系,但理论难以成为主流。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大流派,即地方创新网络理论流派、嵌入全球价值链理论流派和综合了两派观点的网链互动理论流派前两大流派的理论虽然都自成体系,但实践层面的操作往往是两大流派理论的综合运用,因此,网链互动理论应运而生,但目前该理论还有待通过实例论证进行补充完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