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次调查的样本地区延伸到24个省(市、区)、86个村,调查内容涉及新农合整体实施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农民个人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参合程度整体较高,其中农村非农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没有农业户口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参合比例偏低;新农合工作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呈现东西部地区差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改善;新农合资金筹集管理基本令人满意;补偿方案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结合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如下建议:扩大新农合覆盖面,从根本上服务于民;规范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保证新农合资金落到实处;提高给付标准,完善补偿方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范新农合程序,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详细介绍:
2008年寒假,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这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样本地区延伸到24个省(市、区)、86个村,调查内容涉及新农合整体实施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农民个人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参合程度整体较高,其中农村非农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没有农业户口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参合比例偏低;新农合工作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呈现东西部地区差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改善;新农合资金筹集管理基本令人满意;补偿方案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基本持欢迎态度,但在信息公开、补偿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结合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如下建议:扩大新农合覆盖面,从根本上服务于民;规范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保证新农合资金落到实处;提高给付标准,完善补偿方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范新农合程序,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本次调查旨在总结党的民生政策的成果,揭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行建议和对策。同时通过实践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品图片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我们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师指导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基本思路:首先对新农合负责人重点调查新农合整体实施现状(面);其次是农民个人对新农合满意度的调查(点);再将86个样本按东、中、西部研究(线),最后汇总成全国数据。这种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了解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问卷数据真实可靠,并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先进性:新农合制度是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2007年党和政府对这一政策由试点转为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调查对这一政策实施的最新状况非常必要。独特性:调查样本覆盖了24个省(市、区)86个村;调查内容全面,涉及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个方面;调查时间新,从各角度采用比例形式进行数据分析,消除地方数量差异,能直观反映新农合实施最新进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各地的实施情况,真实反映党和国家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实际贯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调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现实指导意义:总结党的民生政策的成果,揭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行建议和对策。

作品摘要

主体部分的调查分析包括农民参加新农合医疗的基本情况、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农合筹资情况和补偿标准、农民实际获得补偿的情况以及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方案、程序、费用、服务、各方面因素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参合程度整体较高,其中农村非农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没有农业户口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参合比例偏低;新农合工作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呈现东西部地区差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改善;新农合资金筹集管理基本令人满意;补偿方案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基本持欢迎态度,但在信息公开、补偿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分析从东中部着手并汇总全国状况,形成点线面的调研结构,层次脉络分明,能够反映现实情况。 其次是针对新农合调查中的问题,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即扩大新农合覆盖面,从根本上服务于民;规范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保证新农合资金落到实处;提高给付标准,完善补偿方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范新农合程序,提高整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农民医疗卫生保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重要参考数据:截至2007年,全国新农合试点的县(市、区)达到2451个,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7.26亿,参合率为86.2%,当年基金支出为346.63亿元,补偿受益人次为4.53亿人。东部889县(市、区)有814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969.99万人参加,21799万人补偿受益,本年度筹资1896512.31万元;中部896县(市、区)有661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187.65万人参加,9566.51万人补偿受益,本年度筹资1216367.48万元;西部1077县(市、区)有976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466.05万人参加,14005.7万人补偿受益,本年度筹资1166745.95万元。 参考资料: 1、《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供给与实践需求研究》,王俊华,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一期 3、《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闫景铂,甘肃.兰州大学,2007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政策依据:近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计划。 06年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把试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0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2006年增加58亿元。08年提出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到09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 理论依据:1.建立新农合的必要性分析。不论政界还是理论界,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国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非常必要的。2.从历史角度探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郭席四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的历史演变、评析及启示》回顾评析了战时管制型合作医疗、队社福利型合作医疗、新福利型合作医疗、风险型合作医疗、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医改型合作医疗模式六种主要合作医疗模式,分析了影响合作医疗模式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正确、积极定位政府角色和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应考虑与医疗保险的“梯次接轨”两点启示。3.新合作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研究。湛忠清的《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分析》通过对天长市、凤阳县100个参保农户和100个未参保农户的调查,从农民、政府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面分析认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定性因素。4.有的学者对新农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参与原则提出质疑。龙桂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由农民“自愿参加”走向“强制参加”》中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5.筹资问题仍是决定新型合作医疗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吴健明和裴丽昆认为,不同区域农村的经济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方式。在中国也要因地制宜,在利用政府引资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农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评估。善联根据财务决算报表分析当时304个试点县的实施情况。一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是基本平稳的;在有限的合作医疗经费下,新农合制度具有较好的受益率,但有限的补偿水平只能缓解因病致贫的发生,而不能防止农民的因病致贫。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