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次参赛作品为“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调查报告。报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总结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以期达到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的回收利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河北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详细介绍:
本次参赛作品为“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调查报告,调查以河北省10个市下属的24个县为对象,采用典型地走访、问卷调查、spss分析等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了河北省农村垃圾产生种类、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种类增多,成份复杂;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政策宣传不到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在防治垃圾污染方面重视不够。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缺乏环保知识和整体规划等是主要原因。并根据调研成果,就如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提出了“户分类——源头分类,村收集——有偿收集,乡镇运——公司化运作,县处理——资源化处理”的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处理模式,使城乡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 在调研后期,撰写的“河北农村垃圾问题调查研究”的书稿(已出版)和“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现代农业研究》发表)论文成果,均以调研成果为原始素材,调研成果也已引起团省委及河北省政协委员张泽峰的重视并作为提案的原始素材提交有关会议,同时,参赛作品还获得了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协、河北省学联联合主办2009“挑战杯”“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特等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为了理清农村垃圾处理的症结所在,探索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思路:在了解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大范围问卷调查和走访,总结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提出农村垃圾处理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模式,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理论、技术、经济和环保角度对垃圾处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研究理论基础科学适用,调查数据广泛真实,提出的模式符合河北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简单合理,行之有效。能够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首次对农村垃圾进行全省调查,数据比较翔实、可靠的。提出的“户分类”,弥补了原有模式回收利用率低的缺点。实施措施实现“三个转变”:转变为主动地开发利用垃圾;转变为事先花小钱进行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转变为环境、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针对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得到了全省农村垃圾来源、种类、处理现状及村民意识方面的较为翔实的数据,为有关部门决策及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针对我省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及实施的保障措施,有助于我省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的推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摘要:课题组对河北省10市24个县进行了广泛调研,了解了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增多、成份复杂、污染严重;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分类回收利用率低;政府在防治垃圾污染方面重视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在对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得出了农村垃圾处理的症结所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缺乏整体规划是影响农村垃圾回收的外部原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意识等是内部原因。然后,本着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就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户分类——源头分类,村收集——有偿收集,乡镇运——公司化运作,县处理——资源化、产业化处理”的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处理模式,并从理论、经济、技术方面为模式的运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设计了政府牵头实施、村委具体负责、村民广泛参与的支撑体系。模式的提出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河北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撰写了约13万余字的书稿《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调查研究》,已于2009年3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完成一篇“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研究论文,被《现代农业研究》刊登录用。 3、研究成果作为提案的原始素材提交到有关政协会议,受到会议的重视 4、获得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协、河北省学联联合主办2009“挑战杯”“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 E.Daskalopoulos,O.Badr,S.D.Prober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unicipalsolid waste management.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8, 24:33-50 [3]马香娟等.能源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02 [4]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2006 [5]刘永德.何品晶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式与处理技术方式探讨.2005 [6] 王维平.中国城市垃圾对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0,15 [7] 施阳.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环境科学研究.1998.11 [8]高怀友.农业环境与发展.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建设文明和 谐新农村.2006 [9]杨晓波,奚旦立等.农业环境与发展.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2004 [10]焦守田等.农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垃圾问题日益重视,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1998年美国E.Daskalopoulos等从建立理论模型着手,从经济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的研究。英国的H.A.AbuOdais等于1997年在阿布扎比市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精确地测定了当地生活垃圾的人均产量和各种成分比例。日本从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的角度展开了相关垃圾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先进的垃圾处置技术。目前,就城市垃圾处理研究进展而言,在国际上取得共识的技术对策是所谓的“3C”原则,即:Clean,Cycle,Control。围绕着“3C”原则,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都把垃圾的综合利用当作城市垃圾处理研究的主攻方向。总之,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活垃圾定性研究,如施阳于1997年对北京市的垃圾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王维平教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进行了研究,他对我国垃圾对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调整,管干分开,重心下移,同时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实行有效的垃圾收费制度。王如松等1999年对生活垃圾处理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垃圾处理的三原则基础上又补充了“产业化”和“社会化”两项内容,他们从垃圾管理和处理系统的角度对四川省广汉市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了生态工程设计。陈海滨教授等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针对小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垃圾处理组团/区域性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广东省中山市市域垃圾处理设施的系统布局。对农村垃圾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罗如新介绍了对农村垃圾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强调了纯农业化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就地消纳”的技术方案,以及配套的投资和管理方案。马香娟等着重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所面临的问题,详细提出了垃圾分类、收集的解决办法。定量研究方面,刘永德等人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成分进行了调查。综上,关于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及对策的具体研究滞后于垃圾污染的现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