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林下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cv. Silvatica),是介于野山参和园参之间的一类半野生山参。有关其基础研究尚未展开,故本论文对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1、首次对林下参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首次测定了林下参总皂苷的含量、挥发油的成分; 3、首次研究了林下参总皂苷的降糖活性; 4、首次对林下参的活性单体进行了筛选。
详细介绍:
林下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cv. Silvatica),又称育山参,是人为地把园参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的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10年后才收取的半野生山参。林下参长白山地区蕴藏量的商业价值约50亿元,但有关其基础研究尚未展开,故本论文对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首次对林下参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吉林省集安产林下参中分离出25种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现代波谱技术解析鉴定了21种化合物的结构,并首次发现2种皂苷类新化合物。 首次测定了林下参总皂苷的含量和挥发油的成分,发现其总皂苷含量高于园参,但小于野山参。 首次研究了林下参总皂苷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林下参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均可使链脲霉素所致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同时高剂量组可使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增长,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改善其“三多一少”的症状,降糖活性较好。 首次对林下参的活性单体进行了筛选,筛选出活性单体-人参皂苷Re,并采用多种行为学方法,分别在成年、老年大鼠、小鼠记忆障碍模型上观察了人参皂苷Re的改善记忆作用。

作品图片

  •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对林下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离出的化学单体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活性单体,拟开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且疗效突出的林下参制剂,使林下参这一新参种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本课题基本思路: 1.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2.对林下参总皂苷进行生物活性研究 3.林下参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4.林下参总皂苷的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林下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21种化合物的结构,并首次发现2种皂苷类新化合物。分离得到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该研究从化学角度对东北道地药材-林下参进行了基础研究。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活性成分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的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为开发创新中药打下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对林下参展开的这项基础研究既填补国内林下参研究的空白,也为林下参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从化学角度剖析林下参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其产品、提高其应用,搭建人参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扩大人参产业开放度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3. 采取现代分离技术对各单体人参皂苷进行分离,并对单体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创新林下参中药制剂提供理论基础,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术论文摘要

林下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cv. Silvatica),又称育山参,是人为地把园参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的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10年后才收取的半野生山参。林下参长白山地区蕴藏量的商业价值约50亿元,但有关其基础研究尚未展开,故本论文对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首次对林下参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吉林省集安产林下参中分离出25种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现代波谱技术解析鉴定了21种化合物的结构,并首次发现2种皂苷类新化合物。 首次测定了林下参总皂苷的含量和挥发油的成分,发现其总皂苷含量高于园参,但小于野山参。 首次研究了林下参总皂苷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林下参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均可使链脲霉素所致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同时高剂量组可使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增长,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改善其“三多一少”的症状,降糖活性较好。 首次对林下参的活性单体进行了筛选,筛选出活性单体-人参皂苷Re,并采用多种行为学方法,分别在成年、老年大鼠、小鼠记忆障碍模型上观察了人参皂苷Re的改善记忆作用。

获奖情况

1 在2008年长春国际人参大会会议论文中发表中英文摘要。 2 在以下5种杂志中发表相关论文: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 2008.2 林下参总皂苷对高血糖大鼠的影响 特产研究 2007.9 林下参总皂苷含量的分析 特产研究 2007.6 林下参研究进展 人参研究 2006.6 林下参挥发油成份GC-MS分析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3

鉴定结果

首次对林下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并首次发现2种新化合物,筛选出活性单体-人参皂苷Re,为人参中药制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建元,李静,卫永第.野山参茎叶皂苷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1998,29(11):731-733 [2] S.Sanada,N.Kondo,J.ShoJi. et al. Studies on the Saponins of ginseng structures of ginsenoside Re,Rf,Rg2[J].Chem.Pharm. Bull., 1974,22:2407 [3] Y.Shibata,T.Nozaki,T.Higashi, et al,. Saponins of leaves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 [J].Chem. Pharm. Bull., 1976, 24:2204 [4] S.Yahara,et al,.Sapinins of buds and flowers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1) lsolation of ginsenside Rd,Re,Rg1[J].Chem. Pharm. Bull.,1976,24:3212 [5] Kasai,S., H.Besso,O.Tanaka, Y. Saruwatari,.et al.Spanins of red Ginseng [J].Chem. Pharm. Bull.1983,31 (6):2120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人参又名人衔、神草、地精、棒棰,为五茄科植物人参的根。其性甘、温,归脾、肺经,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气生血的作用,是我国传统医食两用养生珍品,备受历代医家推崇。野山人参属珍稀中药,价格昂贵,且资源较少,历史上被中医药界认同为具良好“扶正、补气”的贵重中药,其功效比一般的栽培人参要明显得多,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和人们对野山参掠夺性的采挖,使得野山参资源锐减,濒临枯竭,因此有关野山参的基础研究由于原材料资源限制一直未得以展开。 林下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cv. Silvatica),是人为地把栽培参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的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锄草、不动土,大约10多年后才上山收取的半野生山参。 目前,我国林下参现有种植面积约53.8万亩,林下参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林下培育人参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它的发展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毁林种参的面积且能生产出具有野生人参特点的无污染、高价值的高档商品人参,从而缓解了高经济效益人参种植业与高生态效益的林业之间的矛盾。 在吉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现代中药技术主题”中“科技振兴人参产业”专项强调,要强化平地栽参、林下栽参和人参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制订,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而标准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目前,人们对栽培参的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的较为透彻,但对林下参的研究无论是从查新报告还是其它途径的资料检索发现,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随着野山参数量的骤减,林下参种植与应用的日益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课题组从化学成分上分析了林下参的成分组成,并对筛选出的单体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这项研究不但填补国内外林下参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拓展林下参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这一参种的全面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除本课题组发表的有关林下参的研究报道外,未见国内外该方面的报道。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