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长辈意识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长辈意识是当代对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长辈意识现状,探究影响长辈意识形成的因素,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到针对性方法,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个人品质,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详细介绍:
长辈意识是指们对于长辈(来自家庭、社会、教育的)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敬与爱。主要是能意识到和长辈所处的关系,对长辈尊敬关爱的行为,长辈对我们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以及因此形成的对长辈的感恩回报心理。它又再细分为八个指标:尊敬意识,践行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交流意识,关爱意识,学习意识。 本文通过焦点小组、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及问卷调查的定量方法,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长辈意识现状,通过调查探究了影响大学生长辈意识形成的因素,进而在社会环境、大众媒体、家庭教育、社会群体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能够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良好的代际关系形成有一定帮助,对于应付老龄化中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奠定一定基础,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有一定助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存在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孝道文化乃至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潮中传承的问题;代际关系问题……当代大学生都是这些问题的核心,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大学生长辈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作品分五部分:一是调查大学生对长辈的整体评价和认知;二是探知大学生对长辈的功能性感受;三是描述大学生的长辈意识强弱;四是探究影响长辈意识形成的因素;五是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在进行了文献回顾之后,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了科学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有代表性的抽样。 先进性:我国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之际,长辈意识的研究正是对其的实践,并且此课题的研究走在了孝文化研究领域长辈意识分支的前端。 独特之处:本课题所研究的长辈意识,在中国孝文化、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中,是当代最新的一个概念。研究方法定量结合定性,更偏重实证研究,依从提出的理论框架获得最后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探究当代大学生的长辈意识,了解大学生对长辈的态度,并根据调查得出的影响长辈意识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长辈意识的普及和优化,希冀带来长远的社会价值:对于老龄化的社会如何解决老辈社会保障问题;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弘扬中国文化;如何处理现代代际关系;如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同时,长辈意识的推广,对大学生具有德育美育作用,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已然迈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如何寻求一条能有效解决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路;国家号召高校道德建设之际,高校要如何去响应号召;在国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之时,社会应去倡导什么以及个人要追求什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面对社会体制的极速变革、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新以及西方思想的冲击等带来的社会结构与观念的变化,如何去保留最真的自我,留下特色的东西?在这种种情形之下,回归中国文化之核心,推崇社会之长辈意识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长辈意识,从社会学角色扮演理论和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结合焦点小组座谈会和个案深访,对当代大学生的长辈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还是具有一定长辈意识的,而当代大学生对长辈依赖更体现在情感上;探究到影响大学生长辈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和大学生个人修养,而现在亟需改进的是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社会环境、大众媒体、家庭教育、社会群体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在CNKI中以“孝道”作为关键词,检索记录为3855条, 以“大学生孝道”为关键词,检索记录为23条。以下是一些相关文献: [1].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7 [2]. 谢宝耿.中国孝道精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高成莺.中华尊老文化探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宁业高,宁也泉,宁业龙.中国孝文化漫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5]. 曹自立.现代孝亲意识的唤醒[A].河南:洛阳师范学院.2010 [6]. 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A].青年研究.2004年第11期 [7]. 李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孝文化视角[A].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1期 [8]. 苏喜娥.当代传统孝文化缺失原因浅析[A].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4 [9]. 董娟.大学生的传统孝道态度与家族主义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10]. 王姝楠.青少年孝道教育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06

调查方式

通过焦点访谈小组和个案深访的定性研究方法得到有深度描述,结合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现状的概述和了解,统一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深化得出结论。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此研究所集中的焦点在长辈意识,受到中国的文化制度和社会习惯所影响行程的,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因而在西方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此方面的研究非常之少。另外,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在此方面也有研究,但由于检索条件的限制以及语言上的差异,关注也不多。最后,笔者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国内的研究中。 (二)国内研究成果 在国内,“长辈意识”这个概念尚属笔者首创,因而与此研究直接相关的资料基本没有。但笔者从此选择“孝道”方面的研究角度来切入。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就是“孝”文化,现今国内学界对“孝道”的研究中,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成果非常多。对传统孝文化的研究,各学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得研究:1.探究孝之起源与演变;2.探究孝伦理的文化意义;3.对孝道与孝行研究;4.孝道历史反思与现实价值。不仅从伦理学与史学的角度对孝道进行规范概括与价值分析,也有从文化之视角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肖群忠老师的《孝与中国文化》中,探究传统文化中“孝”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丰富内涵以及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的作用。从肖老师对曾子的孝道理论总结中,笔者从中得到了启发,认识到“长辈意识”应具备更丰富的内涵:既包括血缘关系之内的父母、祖父母,也包括非直系或无血亲关系的社会网络中的长辈,还特别强调了对老师这个群体的长辈意识。曹自立老师在《现代孝亲意识的唤醒》一文中,提出十二种孝亲意识: 责任意识; 感恩意识; 养身意识; 养心意识;汇报意识;娃娃意识;平等意识; “家”的意识; 回顾意识;后悔意识; 双孝意识;践行意识。基于此十二种孝亲意识,笔者发展出“长辈意识”的八个衡量指标:平等意识;交流意识;尊敬意识;关爱意识;学习意识;践行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 同样,关于大学生孝道观、孝道教育,也有很多。辽宁师范大学王姝楠的《青少年孝道教育研究》,从“青少年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入手,以具体的实例来阐述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孝道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此研究让笔者在探究,对长辈意识影响因素的几个方面时,有很大的帮助。 文献梳理来看,对传统文化孝道研究,思辨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对大学生孝道观念、教育的定量研究中,研究过程较缺乏理论框架,研究结果略显散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