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近年,我国各地陆续爆发用工荒,激烈的劳动力争夺战在地区、城乡以及行业之间不断上演。本作品基于“用工荒”现象,展开对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争夺问题研究。泉州市民营企业缺工现象突出,以其为对象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作品基于泉州40家大中小民营企业及500位工人的调研资料,对泉州市政府和企业在吸引劳动力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泉州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劳动力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
详细介绍:
在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及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期背景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用工荒问题,而某些地区又存在劳动力剩余。从整体上看,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激烈的劳动力争夺竞争。考虑到泉州市是沿海地区缺工较为严重的地区,流动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流动性较高,具有较强代表性,本作品: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就以泉州市为研究对象。泉州市企业又以民营企业为绝对主体,因此,本作品以泉州市40家民营企业和500位一线工人作为调研对象,以对泉州市民营企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及迁移现状的调研资料作为依据,对泉州市吸引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泉州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劳动力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泉州市政府和企业在吸引劳动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政府层面:对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督查不力;对外来务工者职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解决不到位。(2)企业层面:仍然坚持人事管理理念,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培育的重要性,对员工精神激励和发展问题漠视;员工薪酬福利明显低于邻近的广东和江浙等省份;没有按照规定为员工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本作品相应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层面:加大对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查处力度;努力解决外来务工者职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使泉州市真正成为宜业、宜居、宜发展的城市。(2)企业层面:摈弃人事管理理念,真诚关注、解决员工的精神和发展需要;改善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建立福利委员会,为员工提供福利,努力塑造雇主品牌,构建和谐的雇主和员工关系。 本作品对区域劳动力争夺的探索,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和人口问题研究展现了新的研究视角,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样本数量较多,针对性较强,可信度高;理论与实证有机结合,使作品更具针对性和深度;课题研究贴近民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劳动力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外来农民工的诉求,关注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公平;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尚未成功,中西部又加紧劳动力争夺,研究先发地区如何保持其优势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前瞻性。而正在承接东部产业的中西部地区,同样需要从劳动力需求层次出发,创造温馨、平等的工作环境。本研究具有全国推广意义。

作品图片

  •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争夺--泉州民营企业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同时为泉州市当前解决用工荒问题出谋划策。 基本思路:作品以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状况及区域劳动力争夺为主线,结合对泉州市40家大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500位员工的调查,通过分析泉州市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及争夺现状,发现泉州市政府和企业在吸引劳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其成因,进而就区域政府和企业如何吸引及留住普通劳动力和技术型人才提供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作品从城镇化建设背景出发,通过进行吸引劳动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影响一地区吸引劳动力的因素的理论探索,再结合实地调研,在研究视角上有独到之处。 2.深入一线了解外来农民工的诉求,关注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公平。 3.我国先发地区如何保持其优势地位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性。而正在承接东部产业的中西部地区,同样需要从劳动力需求层次出发,创造温馨、平等的工作环境。本研究具有全国推广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以对泉州市民营企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及迁移现状的调研资料作为依据,以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泉州市吸引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泉州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劳动力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性。同时,本作品对区域劳动力争夺的探索展现了新的研究视角,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作品摘要

近年,我国各地陆续爆发用工荒,激烈的劳动力争夺战在地区、城乡以及行业、企业之间不断上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需要农民工的不断市民化作为支撑。本作品基于福建省泉州市40家大中小民营企业及500位工人的调研资料,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对泉州市政府和企业在吸引劳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泉州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劳动力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纪良纲,陈晓永等.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傅崇兰,周明俊.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简新华.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专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张利萍,邸敏学,燕晓飞.国外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互动及其启示——以英国、美国和德国为例[J].理论探索,2008(1). [5]崔祥民.国外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0(2) [6]王苣.国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6). [7]霍利斯·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8]霍利斯·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9]沃尔特·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0]约翰逊.政府到底该干什么? [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地区之间劳动力迁移涉及到各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均衡、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城镇化进程。受到城乡、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及收入水平差异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大规模流动,尤其以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之间的流动为典型特点。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扩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其他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出现部分劳动力回流趋势,造成沿海地区民工荒频现。再加上我国劳动力红利阶段接近走完,劳动力绝对人数呈下降趋势。由此,我国区域间对劳动力的争夺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 国外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研究最著名当属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阿瑟·刘易斯提出了两缺口剩余劳动模型,对城乡劳动力转移机理及工资决定进行了探索。西奥多•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为提高劳动力健康和知识技能以适应现代产业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经乔根森、托达罗对阿瑟·刘易斯两缺口剩余劳动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存在一个进城劳动力工资几乎不变的阶段,城镇要源源不断地吸进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进城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和福利。托达罗还对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说明了为什么一些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城市失业率已经很高,但农村劳动力仍然涌向城市,对不少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城市病”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国内学术界许多专家对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地区之间劳动力迁移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不少有益见解,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劳动力城乡转移和地区迁移理论内容,也为引导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若干参考。也有一些学者针对近年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对策建议。然而,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而把区域间对劳动力的争夺作为常态,把一个地区对劳动力争夺成功与否提升到直接关系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高度的认识和研究并不多见。 本作品以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对吸引劳动力对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一地区吸引劳动力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再结合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了泉州市在吸引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泉州政府和企业吸引和留住劳动力的对策思路和具体建议,而这正为本作品的独特视角和创新之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