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论文以天津歌舞剧院大型乐舞《异彩流金》作为典型案例和研究对象,总结提出了该课题市场运作的三个成果,归纳为“三互动”,即信息互动、节目互动、营销互动。《异彩流金》“三互动”的逻辑关系:信息互动是基础,节目互动是中介,营销互动是目的。 其经验理论对发展民族乐舞、突出天津特色,走向国际演出有着可操作性的借鉴意义。其成果对地方性歌舞团体进入文化产业的转型工作有着超前的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本论文以天津歌舞剧院大型乐舞《异彩流金》作为典型案例和研究对象,总结提出了该课题市场运作的三个成果,归纳为“三互动”,即信息互动、节目互动、营销互动。 信息互动来源于:友好城市来往获取信息、民间组织邀请沟通信息、日本观众需求确定信息。三个渠道的信息互动保证了订单符合市场,节目符合需求。节目互动来源于:舞美科技打造节目视听盛宴、精巧技能彰显节目审美情趣、人文神韵提升节目高雅品味。三个特色的节目互动在国际舞台上凸显《异彩流金》的本体特色,彰显天津文化的地域风情和艺术魅力。 营销互动来源于:价格整合促营销、多重拓展促营销。两种方式整合资源,使《异彩流金》影响广泛,让国际演出效益突出。 《异彩流金》“三互动”的逻辑关系:信息互动是基础,节目互动是中介,营销互动是目的。研究采用现场观摩、跟踪采访、座谈调研、抽样调查等方法得到第一手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产业学、艺术美学、舞蹈学和传媒学等理论,研究归纳出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的经验理论成果。 其经验理论对发展民族乐舞,突出天津特色,走向国际演出有着可操作性的借鉴意义。其成果对地方性歌舞团体进入文化产业的转型工作有着超前的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研究
  • 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研究
  • 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研究
  • 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三互动”运作模式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论文旨在探索研究天津歌舞剧院大型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其在信息互动、节目互动、营销互动等方面的先进之处,为同类演出提供参考。 本小组在查阅影音资料、现场实地考察、跟踪采访的基础上,总结《异彩流金》项目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论文跟踪采访天津歌舞剧院《异彩流金》团队,得到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并查阅各类专业、权威资料。 本论文所总结的观点均针对《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中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客观性的典型性问题。 本论文总结提出了国际演出成功在于“三互动”运作模式,使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与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型乐舞《异彩流金》国际演出为民族歌舞提供了信息互动、节目互动、营销互动的成功经验,具有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推广、借鉴的价值。《异彩流金》国际演出对院团体制改革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通过本论文的探索总结,希望对现代化演出提供可行之道。

作品摘要

《异彩流金》赴日演出是十分成功的大型商业演出,在票房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应,为我国其他同类大型国际商业演出提供了新的经验。《异彩流金》国际演出并非单一属性的商业演出,而是带有文化交流属性的商业演出。因此,这个选题的研究就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研究属性。 本论文总结提出了歌舞民族乐舞本体特色的研究划分为三大板块,归结为“三互动”即信息互动、节目互动、营销互动,根据主题延伸出子课题进行解剖式分析。对《异彩流金》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具有中国歌舞商业运作有更明晰的认识。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吴飞著:《大众传媒经济学》,2003年。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2005年。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2005年。 [4]刘玉珠:《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报告》,2004年。 [5]胡惠林:《文化产业学》,2006年。 [6]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2002年。 [7]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年。 [8]王玲:关于中国演出市场的思考,《中国商贸》2009年17期。 [9]《大型演出活动组织策划操作流程与成功案例及经典策划范本实用手册》,2010年5月。 [10]蔡萍:《大型乐舞<异彩流金>“订单打造式”国际演出模式研究》

调查方式

研究采用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影视资料文件,现场观摩,座谈调研,抽样调查等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有关民族歌舞艺术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热点,但关于歌舞艺术演出模式的理论研究目前还比较稀缺。有关民族乐舞本体特色研究的专著论文、评论、报道总共171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划分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理论类,以周楷模的《祭舞神乐——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乐舞论》为主要代表。第二类是报告报道类,以张志祥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的报告》为主要代表。第三类是实践经验类,以陈纪新的《借鉴百老汇的成功经验,探索演出市场运营新模式》为主要代表。 这三类有关歌舞民族乐舞本体特色研究对学术界从理论上去总结和探讨演出活动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有益的帮助,并为实践领域演出模式的更大成功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指导。但是,以往的理论研究注重对各个特色民族的歌舞演出市场的经验层面的归纳总结,抽象片面,没有把各民族特色融合。这三类研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三类研究分析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各个民族文化独立单一,各地域文化之间不联系,久而久之导致本土文化流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