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血缘、人缘还是机缘?--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调查与结构模型构建
小类:
教育
简介: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本研究于2010年在河南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就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构建起包括8个结构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经过2011年第二轮国内高校的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校验处理。据此提出建议:⑴树立正确观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影响;⑵高校充分重视,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⑶学生提早准备,生活中有意识建立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
详细介绍:
在当今中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资源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项目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激烈竞争与巨大压力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组成因素及机理结构展开实地调查与模型构建。 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与社会支持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接着对河南省20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就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大学生就业及社会支持情况。在调查数据分析基础上,借鉴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构建起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该模型是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8个潜在变量。为验证模型拟合度,本研究选取国内多所高校进行实证调查,历时两月共获得有效样本数据1048项。经过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的校验处理,证明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拟合度较好。 最后,本研究根据模型结构系数与实地调查结果,针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现状,提出三项建议:⑴树立正确观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影响;⑵高校充分重视,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⑶学生提早准备,生活中有意识建立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并对部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作品图片

  • 血缘、人缘还是机缘?--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调查与结构模型构建
  • 血缘、人缘还是机缘?--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调查与结构模型构建
  • 血缘、人缘还是机缘?--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调查与结构模型构建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对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支持因素及机理结构展开调查分析与模型构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思路:⑴实地调查。2010年在河南省20所高校就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研。⑵ 模型构建。构建起包括8个结构变量且具有因果关系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⑶ 实证检验。为了检验模型科学性,在国内高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拟合度校验。⑷ 对策研究。总结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若干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⑴ 研究方法,尝试将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引入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在国内尚无先例。⑵ 研究内容,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构建起包括8个结构变量且具有因果关系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具有理论创新价值。⑶ 研究结论上,根据模型结构与调查数据,从理性观念树立、高校多方引导及学生自我提升等多个方面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的改善建议,这在国内研究结论尚不多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项目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激烈竞争与巨大压力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根据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与国内高校调查数据,提出包括⑴树立正确观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影响;⑵高校充分重视,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⑶学生提早准备,生活中有意识建立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的三项针对性措施,并对部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这些来自学生、源于调查的对策建议,将对高等院校与教育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在当今中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资源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项目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激烈竞争与巨大压力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组成因素及机理结构展开实地调查与模型构建。 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与社会支持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接着对河南省20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就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大学生就业及社会支持情况。在调查数据分析基础上,借鉴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构建起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该模型是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8个潜在变量。为验证模型拟合度,本研究选取国内多所高校进行实证调查,历时两月共获得有效样本数据1048项。经过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的校验处理,证明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拟合度较好。 最后,本研究根据模型结构系数与实地调查结果,针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现状,提出三项建议:⑴树立正确观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影响;⑵高校充分重视,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⑶学生提早准备,生活中有意识建立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并对部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6月获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戴明清,王克黎. 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2] 郑洁.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陈成文,谭日辉.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4,(4). [4] 杨伟国. 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5] 曹殊. 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J]. 江苏高教,2002,(1). [6] 白文龙.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3,(5). [7] 万四华,陈东红. 大学毕业生就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8] 刘广珠. 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 [9] 郑洁.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10] 邓蕾.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结构和特征——以对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6,(4).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多个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包括: ⑴ 从社会学视角对大学生就业的公平、公正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探讨,分析就业歧视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⑵ 从政策学视角研究高校就业的政策变革历史、就业制度改革探索、政策激励等问题;⑶ 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就业心理、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研究;⑷ 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2、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社会支持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涉及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关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大多数学者研究的聚焦点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数、社会支持来源、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问题。在性别层面的社会支持差异。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结论:第一,女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第二,男女生的社会支持没有显著差异;第三,男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生。 3、总结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虽然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就事论事的直线求索。但由于学科之间相对独立的理论及其逻辑体系,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焦点的离散性。而且,已有成果往往缺乏对现实现象的综合、抽象 、概括等深加工的过程 ,提出的零散意见或建议未能提升为应用性理论 ,缺乏问题解决的有力结论和策略。 本项目正是针对目前研究不足,尝试借鉴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并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结果,构建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予以校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