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作品以农民工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两代人各自的价值观特点和分析比较其价值观变迁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理论分析,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和必要性,印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化解价值冲突的对策和原则,还包括创办了一个农民工门户网站在内身体力行地进行了价值观教育的微观实践。
详细介绍:
为深入研究农民工价值观问题,本课题组于2009年至2011年,在江苏就农民工价值观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系列调研和个案访谈。根据上述调研,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这份作品。本作品以农民工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两代人各自的价值观特点和分析比较其价值观变迁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在价值观领域的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它折射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二,两代农民工在融城过程中均遇到了精神领域的价值冲突,这正是当前我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和动力。此外,本课题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开展农民工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对策,并身体力行地建设了一个网站,正在出版一本专著和一套价值观教育读本。

作品图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思路是:1、理论学习打基础,先进行扎实的理论准备。2、调查研究求准确,紧扣实情分类调研,紧扣问题理论探索,解决问题重实效。研究目的是: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视阈。透析和总结两代农民工变迁的价值观规律;2.印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性和必要性。3.调研考察农民工生存现状,为深入推进农民工工作提供智力参考。4.充分运用调研成果破解难题,不仅提出宏观建议,也身体力行地进行微观实践。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坚持深入调查,实践为基。本作品立足于大规模实证调研和个案访谈,同时广泛吸收既有研究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坚持全面剖析,理论为本。本作品在实践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和研究视阈。添补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空白。坚持关注精神,新老并举。本作品不仅开展实证调研和理论分析,还提出进一步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并身体力行地实践,创办了一个农民工门户网站。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所提供的两代农民工的价值实证情况,以及对价值困境成因和消解路径的分析,可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转型期农民工价值观教育提供决策基础和智力支持(目前,作品已受到中宣部的关注和肯定),提出的价值观教育具体对策,可广泛应用到政府、NGO、学校、社区所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帮助广大农民工塑造全面、正确的价值观,更快、更顺利地融入城市,并减少社会转型期基于价值观的困境、摩擦和冲突。

作品摘要

本作品以农民工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两代人各自的价值观特点和分析比较其价值观变迁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在价值观领域的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它折射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二,两代农民工在融城过程中均遇到了精神领域的价值冲突,这正是当前我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和动力。此外,本课题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开展农民工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对策,并身体力行地建设了一个网站,正在出版一本专著和一套价值观教育读本。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权威肯定:本课题组研究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的肯定。2010年9月25日,中宣部发课题委托函,委托本课题组开展农民工相关问题研究。2、平面媒体: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和新华社主办的《现代快报》等平面媒体于2011年6月1日,报道了本课题组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随后,被凤凰网等数十家网媒转载。3、网络媒体:江苏网、龙虎网等数十家媒体专文报道了项目开展情况。

参考文献

1.余红、丁骋骋等:《中国农民工考察》,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4.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5.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6.李春玲:《社会阶层的价值观自我认同》,《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7.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0年6月21日 8.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年第5期 9.周明宝:《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和价值观自我认同》,《社会》2004年第5期 10.朱考金:《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 600 例样本的频数分布为例》,《社会》2003年第9期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现象,农民工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注重从物质和制度层面,调研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但对精神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位;二是注重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但对老一代农民工的研究相对缺位。就物质和制度层面的研究而言,代表性的专著有《中国农民工考察》(余红,丁骋骋,2004)、《中国农民工问题》(刘怀廉,2005)《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等;代表性的论文有《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郑功成,2002),《制度变迁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未来命运》(蔡志海,2002)等。就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方面,代表性的专著有《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刘俊彦,2007),《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视角》(葛正鹏,2009)等,代表性的论文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夏丽霞,高君,2009)、《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朱宇,2010)等。但将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相结合,目前尚属完全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