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展览大纲以大足五金传统技艺调查报告为基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展示相关理论为指导,完成了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主题提炼、展现规划、分区布局、展品规划等方面的设计和整个博物馆的文字材料写作,是该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指南和布展总纲,对博物馆建设的顺利推进和预期效果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详细介绍: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历史,一次展览就是一本书。”我们应该明白,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最主要研究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虽然不是传承人,无法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但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者,担负着“收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的责任,又掌握着有关遗产的文史资料和专业人才,完全可以通过对遗产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促进遗产的活态传承。通常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多以静态保护方式为主,而这种方式并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因此,大足五金博物馆建设在构思之初,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取动态之长,避静态之短,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弥补了这一缺陷。而这一崭新理念对于如今博物馆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大足五金博物馆作为县级的博物馆,是文化遗产最有效的载体,在保护当地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县级博物馆切实承担起这一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并将此作为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提升博物馆的水平和影响力呢? 首先,大足五金博物馆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史料实证的支持者。从工作的实践来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价”的主导者应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部门和保护工作机构。在“评价”过程中,博物馆既非主导者,那么,博物馆在“评价”过程中地位应当如何体现呢?我们认为,其应当在“评价”中应当为“评价”的主导者提供“史料实证”,应当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支持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申报过程中,要说明其“主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作为道具或制品的文物藏品作为佐证;要说明起传承谱系必须以翔实的文史资料作为辅助;要讨论其文化价值,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探讨论证。 其次,大足五金博物馆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的先行者。大足五金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开的文化机构,举办展览展示,开展社会教育是其固有的基本功能。而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和社会教育恰恰又可以成为向全社会开展遗产主题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博物馆的这种日复一日不间断的“展览展示”潜移默化得影响下,全社会必然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得到社会的有效利用,从而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形成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次,大足五金博物馆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保护者。就我国而言,由于职能和职权所限,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部门和传承社团的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无法充当遗产的整体保护者,而大足五金博物馆因其“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职能,可以自主地开展针对大足五金的调查和后续保护、利用工作,成为大足五金的整体保护者。 再次,大足五金博物馆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者。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倘若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无论多么美好的蓝图,都只能是政府和官员们的一厢情愿。所以,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只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常抓不懈的大事,这件大事应当成为全民的共识、全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应通过大足五金博物馆,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懂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明白为什么要保护,以及怎样保护,从而让“保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 自豪,从而自觉地珍惜我们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大足五金博物馆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创新者。我们要意识到,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离人们的要求差距甚远,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加快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放一切可开放的文物藏品资料,在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方法和服务形式,扩大藏品的开放范围,变单一的服务系统为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把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从现在的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主,藏用兼顾,并面向社会,实行积极的开放型管理。另外,大量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便捷地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藏品的作用,以获取最佳社会效益。

作品图片

  •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 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一个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论证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关注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国际先进的博物馆展示理论和范例为指导,对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展览设计进行了深度研究。将静态展示与动态呈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在实现传统技艺动态展示的同时,通过观众与展品的互动交流,完成了展览大纲的设计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以联合国教科文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公约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出发点,创新性地在静态博物馆展示和生态博物馆展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之外探索了以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为基础的动静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在实现技艺挖掘、再现、展示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意蕴的阐释和弘扬,充分展现了大足五金传统技艺的工艺水准和文化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以大足五金传统技艺的展示和弘扬为核心,强调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在动态展示过程中实现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本作品在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得到完全应用,项目团队还亲自参与了博物馆建设的全过程。现该博物馆已经建设完毕对外开放,成为大足五金传统技艺的保存中心和展示中心,同时也成为了在重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展示中心和教育中心。

作品摘要

本作品是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的论证报告。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是在静态博物馆展示和生态博物馆展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之外,探索了以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为基础的动静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非物质遗产专题博物馆,实现了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于2010年5月被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的建设执行部门--大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采纳,并且用于指导该博物馆的实际建设工作。该博物馆于2010年10月建设完毕并顺利开馆。

参考文献

[1]大足县志编修委员会编纂,大足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2]牟延林,谭宏,刘壮编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台湾.桂亚文,爱上博物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5]台湾.王嵩山,文化传译:博物馆与人类学想象,台北,稻香出版社,1992. [6]大足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大足文史第12辑(龙水小五金专辑),1996,内部资料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的兴起,博物馆通过怎样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界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研究方面,从博物馆角度出发的研究者往往是以传统博物馆展示手段为出发点,强调博物馆在资料收集和保存方面的优势,进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资料保存方面进行探讨。这种研究受限于传统的博物馆理论,难以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活态传承的价值追求。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的研究者则可能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过去强化生态博物馆或者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对生产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没有做出相应的探讨。 在实践方面,在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建设完成之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开始论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但大多还停留在方案讨论阶段,尚未进入实施步骤。即便在这些尚在讨论的博物馆中,也未见有生产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博物馆的相关论证。 本项目无论是从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在我国博物馆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界都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伟华,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中国历史文物,2009(5); [2]肖坤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以“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尼洋阁的项目实施过程为例,中国博物馆,2009(4); [3]陈玲,凌振荣,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4).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