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2008-2010年,项目组深入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南昌、新建、进贤、鄱阳、余干、永修、星子和都昌等8个县展开了调研,访谈2136人次,以8个县的查、灭螺数据、1961-2008年温度、降水量等资料,构建鄱阳湖区气候—血吸虫病传播指数预测模型,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和规律,结合疫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从政府、社区、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改善民生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一、调查背景 民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民生之本。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其中**省的11个疫区主要位于鄱阳湖地区以及赣江的少数部分区域。近年来,鄱阳湖流域的血吸虫病疫情呈扩散趋势,疫区主要分布于湖区沿岸8县160个乡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200余万。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实现**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的扩散,势必会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严重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作品概述 近两年多来,项目组成员先后到**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都昌血吸虫病防治所、省气候中心、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相关部门调研,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项目组成员对鄱阳湖血吸虫疫区南昌、新建、进贤、鄱阳、余干、永修、星子和都昌8个县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报告以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8个县的查、灭螺数据、1961-2008年温度、降水量等资料,构建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血吸虫病传播指数预测模型,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和规律,结合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最后得出相应的调查结果,并从政府、社区、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改善民生对策建议。 三、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性 在实地调研和宣传活动中,运用了PRA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经验分析法等等多种学科理论及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工作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鄱阳湖8县疫区居民,运用多段抽样、分层抽样及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相结合,使调查对象更具有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调查相关单位6个,合计调查2136人(次)。在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过程中,运用GIS技术和Excel、SPSS等软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特征,并结合疫区走访调查,分析了疫区和民生的关系。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理论比较多,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还比较欠缺;血防部门偏重于从防治效果出发,却极少将血防与疫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目标相结合;首次在鄱阳湖区构建气候-血吸虫传播指数预测模型以及鄱阳湖区气候-血吸虫病分布信息图等科学、直观的模型与图表,将填补该方面的空白。 四、作品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作品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可为**乃至全国湖沼型血吸虫病综合防控及疫区改善民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品图片

  •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以科学制定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方法,改善疫区民生为目的。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实地调查、农户访谈等前期工作,在“疫情与民生”视角下,展开对气候变化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疫区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据此构建鄱阳湖气候-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并绘制分布信息图,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病理学等相关理论,详细整理并分析调查资料,得出相应结果与结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严格遵照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综合运用PRA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演绎归纳与比较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分析研究。运用GIS技术、SPSS等软件,首次在鄱阳湖区构建气候-血吸虫传播指数预测模型以及鄱阳湖区气候-血吸虫病分布信息图,将疫情变化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填补了气候变化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面的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实现**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作品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可为**乃至全国湖沼型血吸虫病综合防控及疫区改善民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品摘要

2008-2010年,课题组成员对鄱阳湖血吸虫疫区南昌、新建、进贤、鄱阳、余干、永修、星子和都昌8个县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和宣传活动中,运用了PRA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同时结合获取的1961-2008年温度、降水量等资料,构建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血吸虫病传播指数预测模型,运用GIS技术和Excel、SPSS等软件,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特征。 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人口数与温度呈正比关系、降水量成反比关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不仅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湖区各县域内空间变化也较大;鄱阳湖区适宜钉螺、血吸虫的生境已向北移动,有可能造成血吸虫病疫情传播也会向北偏移,进一步影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的蔓延。 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理论比较多,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还比较欠缺;血防部门偏重于从防治效果出发,却极少将血防与疫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目标相结合;本研究首次在鄱阳湖区构建气候—血吸虫传播模型,分析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将填补该研究内容的空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基于气候变化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医学地理学术讨论会” (2010年),收入论文摘要集; (2)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the epidemic of schistosomiasis in Poyang Lake Region.EPLWW3S已录用(EI检索) (3)“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特征研究”,《江西科学》杂志,2011年第2期已发表。 (4)本报告有关成果得到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认可,主要结论将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参考依据。 (5)**日报关注并报道课题组调研活动。(2011.5.23B2版综合新闻)

参考文献

[1]Malone J B,Gommes R,Hansen J,et a1.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nd bundance of Fasciola hepatica and F.gigantica in east Africa based 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database,VeterinaryParasitology,1998. [2]周晓农,杨坤,洪青标等.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22(5):262-265. [3]毛守白,主编.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95-100 [4]李兆芹,滕卫平,俞善贤,等.适合钉螺、血吸虫生长发育的气候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1):106-109. [5]周晓农,杨国静,孙乐平,等.全球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2) :83-86. [6]周晓农,洪青标,等.实用钉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56-259 [7]杨达源,姜彤主编.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3-98. [8]**省都昌县志编修委员会.都昌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3. 等

调查方式

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农户访谈、座谈、现场采访、文献资料调阅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变化,势必会影响血吸虫病的原有分布格局。洪青标等进行了钉螺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为气候变暖影响日本血吸虫传播的预测模型提供理论参数。李兆芹等借助ArcGIS分析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大部分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延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可能使钉螺感染季节延长,感染率增高。杨坤等为探讨冬季温度变化对钉螺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模拟外界冬季气候变化,研究得出温度变化对钉螺的生存和繁殖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冬季温度升高更利于钉螺生存。周晓农等推测全球气候变化可使流行区的钉螺感染率增高、感染季节相对延长。钉螺的致死温度、休眠温度、世代有效积温等是钉螺适生性指标中的重要参数,也是建立温度—钉螺分布模型的关键参数,同时为气候变化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流行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数。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流行病学家McMichael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使血吸虫病等疾病流行加剧。Cross等在1984年利用气象和卫星遥感获取的资料对菲律宾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了预测。Maria E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研究环境变化影响血吸虫在巴西巴伊亚地区生长发育分布特征。Malone等于1987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以Thornthwaite水平衡系统方法分析气象资料,对肝片吸虫的潜在危险程度的预测,Malone等首次将该方法改进并运用到螺传疾病的传播预测模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预测螺传疾病传播模型。此后,这个模型又被用于东非和埃塞俄比亚肝片吸虫的潜在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全球变化涉及气候、环境、经济以及技术等诸多过程间的相互作用,主导环境变化要素的识别,变化时间特征以及变化的空间特征等。已有学者注意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对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产生影响,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理论比较多,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还比较欠缺;血防部门偏重于从防治效果出发,而很少将血防与疫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目标相结合。本报告选取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因子,首次在鄱阳湖区构建气候—血吸虫传播模型,分析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从政府、社区、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改善民生对策建议,将填补该研究内容的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