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基于某中华药都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视角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作品基于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视角,调查某中华药都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分析各种不同模式的特点,对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选择模式的因素,提出优化产业组织模式进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的建议。
详细介绍:
本作品通过对某中华药都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理清了目前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并对不同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目前的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是以“专业市场带动型”为主要特征的松散型(占59.1%),和以“经纪人带动型”为主要特征的半紧密模式(占40.9%),紧密模式尚没有被多数企业采用。该地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绩效处于快速增长期,并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比较了选择松散、半紧密模式两类企业的绩效,结果表明后者优于前者且具有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寻影响企业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因素,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企业特征和交易成本因素对企业选择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因素中的产业化政策支持力度、资源和市场特性、供应商特性;企业特征中规模和资产专用性;交易成本中信息成本影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三点建议:促进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与中药材种植户的紧密合作;引导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促进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作品图片

  • 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基于某中华药都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视角
  • 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基于某中华药都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视角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课题基于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视角,调查某中华药都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分析各种不同模式的特点,对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选择模式的因素,提出优化产业组织模式进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的建议。思路:按照研究背景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出调查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设计问卷、开展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思路开展调查研究进而完成作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选题具有现实性。2.研究视角独特。既往对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多基于农户视角,本调查选择企业视角。3.研究对象典型。选择某中华药都中药初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具有代表性。4.研究方法科学,过程严谨。5.研究内容和结论新颖。既对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又考察了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企业绩效的不同,还对企业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通过对某中华药都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调查研究,可以梳理出目前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2.对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企业绩效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中药材初加工企业识别改善绩效的途径。3.对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组织模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本作品通过对某中华药都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梳理出了目前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并对不同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目前的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是以“专业市场带动型”为主要特征的松散型(占59.1%),和以“经纪人带动型”为主要特征的半紧密模式(占40.9%),紧密模式尚没有被多数企业采用。并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比较了选择松散、半紧密两类企业的绩效,结果表明具有显著差异。但企业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却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企业特征和交易成本因素对企业选择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促进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与中药材种植户的紧密合作;引导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促进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曹芳,王凯.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04(1). [2]常向阳,戴国海.“龙头企业+农户”的演进逻辑[J].现代经济探讨,2003(11). [3]丰志培,常向阳.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中药饮片企业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5). [4]丰志培,常向阳.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管理措施:基于产业创新理论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5]丰志培,刘志迎.中药产业创新的理论分析,载于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497-500. [6]冯薇.依托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以安徽省毫州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6(23). [7]郭红东,郭占恒.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2-43. [8]李全新,郑少锋,李瑞青.中药材产业链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4). [9]王凯.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4(11). [10]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绩效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1999(1):9-13. [11]周飞跃,卢凤君.中药种植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5(2):76-79.

调查方式

集体组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现场采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外对中药产业及其发展的研究国内对中药产业软科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研究(施建勇,2002;徐顽强,2005;周飞跃,2005)。第二,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研究领域(卢凤君,2003;李泊溪,2003;)。第三,从中药产业区域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张桐,2006;李全新,2006)。而从产业链角度研究中药产业的文献并不多见。对中药产业从产业组织模式角度研究的文献也不多见,且都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上。2.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Mighell&Jones(1963)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Vertical Coordination,也译作垂直协作)”,(Mighell,et al.,1963;Martinez,1996,2002;夏英等,2000)。国内1993年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开始了对农业组织模式的研究(牛若峰,1996、1997、2003;夏英,1999;唐云海,1999;王凯,2000、2004;等)。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Coase(1937)和Williamson(1979、1985)均认为,交易成本是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生产者增强组织紧密程度的行为是寻求生产和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如果市场无法分配资源以减少不确定时;或者是为了避免寻找、谈判及统治的成本,特别是高度依赖稳定的资源供给的厂商,则也会产生纵向协调的动因。国外许多学者从交易成本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Frank和Henderson,1992;Hobbs,1997)。国内学者从生产者和产品生产经济特征、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等维度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胡定寰,1998;郭红东,2005;王桂霞,2006;应瑞瑶,2009;丰志培,2010)。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但对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大多基于农户视角,本研究则选择基于企业视角。3.组织模式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农业产业组织绩效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产业链效率研究上(Ellram,1996;Monczka et al,1993;陈超,2003;谭涛,2004;朱毅华,2004)。夏英(1999)认为产业化组织模式有三种:公司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和合同生产模式,但是没有比较不同模式的组织绩效。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