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富士康跳楼事件将社会大众的视角牢牢锁定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他们向往城市生活,不愿回到农村,却无法真正融入社会,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7个省5547份调查问卷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基本态势,并分析其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工作成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量超过1.6亿,已经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他们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与生存环境,向往城市生活,不愿回到农村,却无法真正融入社会。2010年,“富士康14连跳”事件暴露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梦想与生存现实的极大断裂,使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问题已成为我国近阶段亟待解决的最有难度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对全国东、中、西部7个省5547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力求真实反映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基本态势,并分析其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工作成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报告已获得浙江省及杭州市相关领导的批示,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要求市政府政研室跟进研究,目前正对本文提出的创新农民工社区化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拟将于近期在杭州推广运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为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支持!

作品图片

  •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研究,为着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质量与权益现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本文首先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基本特征,结合他们的社会融合现状,找出其社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四大困境,并解释他们无法实现社会融合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工作成效,提出创新社区化服务平台并构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长效机制,描绘出一条实现新生代社会融合的可行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提出的创新农民工社区化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独创性强,得到了杭州市长邵占维的批示,并将于近期在杭州推广应用。全文研究建立在全国7省5547份问卷及访谈记录的基础上,样本代表性强,科学地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真实现状及问题所在。研究视角与方法较为先进,将经济与社会维度的理论分析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微观计量回归、案例研究、规范分析等方法,较好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针对7个省的大规模调查,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反映了他们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所提政策与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结合,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已作批示,认为:“报告写得很好,请了解一下对于成果深化和运用的想法。”目前课题组已与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共同起草对于创新农民工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操作细则,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于近期推广应用。

作品摘要

富士康“十四连跳”将社会大众的视角牢牢锁定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他们向往城市生活,不愿回到农村,却无法从经济活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真正融入社会,可以说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近阶段亟待解决的最有难度的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公民权利的回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5-9月赴浙江、河南等7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主题调研,通过5547个样本的代际差异比较,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意愿强烈,但融合程度不高。之后,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以群体基本特征和社会融合现状为导向,系统地梳理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收入、保障、身份及公共服务四大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既有经验,提出以打造农民工社区化服务平台和构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长效机制为核心的公共政策,探索出一条实现社会融合的可行路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社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2011年5月30日,本报告获得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批示,并请杭州市政府政研室介入,进行政策应用的探讨,拟将于近期在杭州推广运用。 [2] 2011年4月12日,本报告获得浙江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出具的鉴定结论,认为本报告对政府部门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 2011年5月15日,本报告获得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厅级巡视员、原分管农民工工作副厅长王国益的充分肯定,并给予批示。 [4] 本报告获得浙江省第12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5] 本报告几位作者就本调查报告中反映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所撰写的论文《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status and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insur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tegration》、《社会融合视角下农民工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代际差异研究》已被“2011年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CASS 2011)”录用。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海南省委. 海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调研报告[R],2011. [2] 噶日达,黄匡时. 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 国外社会科学,2009(3). [3]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M]. 北京,2006. [4] 刘传江,程建林.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0(4). [5] 刘庆.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策略——以社区工作介入的角度探讨. 青年探索,2011(2). [6] 潘泽泉.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J]. 中州学刊,2008(3). [7] 王春光.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 青年探索,2010(3). [8] 王佃利.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2011(2). [9] 姚先国,张俊森.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0] 郁建兴. 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J]. 学术月刊,2011(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热点。社会融合概念起源于欧洲学者涂尔干(1951)对自杀现象的研究,随后西方学者围绕其定义、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社会后果等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应该说,国外的相关学术成果为我国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国外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流入本国的外国移民身上,其个体文化差异和群体隔离程度以及背后的产生机理都与本研究关心的群体大为不同,对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缺乏直接指导价值。 而纵观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春光(2001)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指出他们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区别。随后,诸多学者分别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群体特征(李强,2004)、主体意识(刘传江、程建林,2008)、社会认同(谢建社,2007)、政治意识(何燕东,2008)、心理困境及解决策略(李志凯,2009)等方面深入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动机、群体基本特征及价值观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全国总工会,2010)。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学者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向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并全面考察了他们当前的社会融合状态(海南团省委,2011)。更多的则从非制度因素出发,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具体困境,如他们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逐渐增大(郭星华,2004),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且具有内卷化趋势(李树茁等,2008)。还有的学者从户籍制度改革(王桂新,2006)、社区介入(刘庆,2011)等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困境的解决办法。 但是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还缺乏从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出发的系统性梳理,对这个群体进入城市后如何主动与社会融合的专题性研究也并不多。在政策方面,尚没有研究全面地制定出涵盖流入地与流出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政策框架与体系。从研究方法而言,现阶段研究多采用较为描述性统计方法,缺少运用微观计量方法的深入讨论,且在已有实证研究中,样本容量普遍偏小、地域代表性不足,限制了结论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还存在着内容局限、测度体系不统一、方法单一等问题,有待我们在本课题中以更为全面的视角、更为严谨的方法,得出更具价值的结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