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案例研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事件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研究根据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文献缺口提出研究框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为例,利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法从国际并购的驱动力、保障机制、进程、风险、整合五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系列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而提出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实践启示,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相关的国际并购理论。
详细介绍:
国际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经营战略。然而,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顺利开展国际并购依旧存在不少难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过程的理论框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开展国际并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内部驱动力推动作用大于外部驱动力,战略资产寻求和市场寻求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主要动因;技术能力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资产寻求性并购的主要保障机制,丰富的人才储备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也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并购的重要保障;并购规划阶段是国际并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其中市场调查和目标公司锁定是最重要的环节;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主要风险是整合风险,其中技术整合最为引人关注,市场整合和文化整合位居其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实践启示。

作品图片

  • 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案例研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事件为例
  • 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案例研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事件为例
  • 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案例研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事件为例
  • 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案例研究--以宁波慈星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公司事件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宁波慈星并购瑞士事坦格的典型案例研究,可以丰富和拓展国际并购的相关理论,也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提供启示。 研究思路:本研究利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法剖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宁波慈星并购瑞士事坦格的案例,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从国际并购的驱动力、保障机制、并购进程、风险以及国际并购整合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与启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研究运用单一案例研究法,结合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调研方法获得大量一手和二手资料,并采用数据编码法进行整理分析,为作品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保证作品的科学性。 2、本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关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并购。在此之前相关学者多关注大型企业国际并购的研究,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研究比较有限,且缺乏系统性,因此本研究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宁波慈星并购事坦格这一典型案例,提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驱动力、保障机制、并购进程、面临的风险以及整合战略,丰富和拓展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相关理论,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提供了实践启示,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作品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淀,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去”,尤其是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企业资产总额大幅缩水,这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提供了“海外抄底“的难得机遇。 本研究利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法剖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宁波慈星并购瑞士事坦格的案例,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从国际并购的驱动力、保障机制、并购进程、风险以及国际并购整合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内部驱动力推动作用大于外部驱动力,战略资产寻求和市场寻求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主要动因;技术能力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资产寻求性并购的主要保障机制,丰富的人才储备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也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并购的重要保障;并购规划阶段是国际并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其中市场调查和目标公司锁定是最重要的环节;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主要风险是整合风险,其中技术整合最为引人关注,市场整合和文化整合位居其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实践启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已于2011年5月份刊登《企业国际并购的四大要素分析——基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的调查》一文 2、已申报成为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李飞、陈浩、曹鸿星、马宝龙,中国百货商店如何进行服务创新[J].管理世界,2010(2) [2]张秋生,并购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5-52 [3]佟常兵,企业并购交易过程的复杂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0(7) [4]季成,跨国并购的智力资本整合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11) [5]王果,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5) [6]吴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6(11) [7]邓沛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9(12) [8]赖存理、骆林勇,浙江民企跨国并购呼唤政策扶持[N].国际商报,2006(2) [9]Haspeslagh,P.,Jemison,Managing Acquisitions:Creating Value Through Corpo-rate Renewal[M].New York:Free Press,1991 [10]Eileen Fumagalli, Helder Vasconcelos, Sequential cross-border merg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9(27)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际并购驱动力 国际并购驱动力是推动跨国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体现(Tolineil,1989)。Stigler(1976)认为企业国际并购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市场控制力的寻求。Weston(1998)认为国际并购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低价资产的出现。纪冬梅(2005)把国际并购驱动力分为宏观驱动力和微观驱动力两个方面,宏观驱动力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和政策放宽等,微观驱动力主要包括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等。 二、国际并购保障机制 Selinick(1957)认为保障机制是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了“企业并购核心保障机制”的概念。也有学者强调保障机制和核心保障机制是不同的(夏清华,2002),进一步地,张大德(2009)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国际并购的核心保障机制,而程伟宏(2010)认为除了人力资源外,财务资源也是国际并购的核心保障机制。 三、国际并购过程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87)认为企业国际并购进程是从寻求并购目标开始到完成并购后企业整合结束的完成过程。谢霄亭(2004)认为企业并购进程因并购类型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佟长兵(2010)把企业并购进程分为并购动机提出、寻找并购目标、尽职调查与估值、聘请中介机构、并购交易模式的设计、融资与实施交易和并购后整合七个阶段。 四、国际并购风险 国际并购面临的风险大小以及防范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Lubatkin,1987)。国内学者叶建木、王洪运(2004)整合出一条企业国际并购“风险链”,归纳为“链首”——并购决策风险、“链身”——融资风险和“链尾”——并购整合风险。此外,其他学者如谢华、朱丽萍(2008)、陈静(2010)认为企业并购风险可以分为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外生性风险包括市场制度风险以及金融财务风险等,内生性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整合风险等。 五、国际并购整合 Daven Port(1956,1971)认为企业组织整合是影响一项国际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Barkemaet.al(1996)认为文化潜在冲突决定了“并购整合工作的范围和深度”。张秋生(2010)认为并购整合主要包括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两方面。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