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和乡土教育体认的研究和审视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在对国内外乡土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盐城阜宁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乡土教育价值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以及乡土教育的现状,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城市化诉求进程中的文化偏失呼吁呐喊。并指出大陆乡土教育不仅仅是物质(教材、活动实践场所)的缺失,更主要的是在于家长、学校、政府和孩子的集体无意识,本文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详细介绍:
乡土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新时期背景下的乡土教育却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近代意义上的乡土教育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它以其自身的学理基础,对人类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化霸权的出现,危及世界的多元发展,伴之而来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迫切,“地方”表达的诉求也愈为人接受。文在对国内外乡土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盐城阜宁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乡土教育价值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以及乡土教育的现状,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城市化诉求进程中的文化偏失呼吁呐喊。并指出大陆乡土教育不仅仅是物质(教材、活动实践场所)的缺失,更主要的是在于家长、学校、政府和孩子的集体无意识,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让同学们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使他们能认同与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改善环境及建设地方的意愿及能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保证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先进性:紧密联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独特之处:乡土教育或可成为新课改的试验田,让孩子们建立精神故土的同时,感受到新课改的真实魅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利用本乡本土的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易于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儿童认识、关怀与认同乡土的责任感。

作品摘要

社区(乡土)、家庭和学园共同构成了于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现在着重点仅在学园教育。乡土教育、家庭教育在农村的缺失极其严重。中、高考的竞争压力迫使孩子们从小远离乡土,异地求学。同时,现代化浪潮冲击着农村自有的生活方式、生命价值和文化氛围。未免乡土教育在未实行之前先失其源,我们组织了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分析当前乡村儿童的乡土印象以及乡土教育的现状,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城市化诉求进程中的文化偏失呼吁呐喊。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一等奖

参考文献

①陈艷红 《乡土教育的今昔和未来》 ②刘善龄《近代教育家对乡土教育的认识》 【J】《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3月刊 ③陈青之著 《中国教育史》1936年版 ④赵亚夫编著:《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⑤李稚勇、方明生编著:《社会学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⑥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下卷《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P.938-94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图片、照片、集体组织 、亲临实践 、统计报表、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乡土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新时期背景下的乡土教育却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近代意义上的乡土教育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它以其自身的学理基础,对人类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化霸权的出现,危及世界的多元发展,伴之而来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迫切,“地方”表达的诉求也愈为人接受。乡土教育是培育人们认同乡土、热爱乡土、尊重多元文化的一种教育形式,切合了时代尊重“地方表述”需求。但是乡土教育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学生局限于乡土的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是为其爱国、爱世界奠基,并且地方全球化的浪潮和趋势为乡土教育的全球思维创造了条件。近十几年来在乡土教育研究领域,研究主要包括乡土教育的功能意义乡土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乡土教育发展史,也有些学者对乡土教育的发展史和当代乡土教育的创新做出了一些研究,如林丙义等著的论文《中国乡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几点认识》;刘善龄的《近代教育家对乡土教育的认识》;张言顺的论文《新课程呼唤乡土教育的创新》。而关于港澳台的或是国外的乡土教育研究较少,只有学实编译的‘旧本的乡土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万明钢:“论台湾的乡土教育”,《西北师大学报》2001第6期;杨少妓:“海峡两岸乡土历史教育现状比较研究”,科技信息,2007年第27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学者针对目前乡土教育形同虚设的现状,呼吁提高认识乡土教育的重要性,寻找新形势下乡土教育的出路,如羊城晚报2004年7月26日一篇报道《乡土教育多年抛荒》。 综合以上,这些年来关于乡土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乡土教育的实践发展。本研究基于以上前人的成果,在学习吸纳上述这些学术成果基础上,对新时代的乡土教育做了一番尝试性的思考与探讨,利用本乡本土的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易于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儿童认识、关怀与认同乡土的责任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