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类:
法律
简介: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明确指出“当前我省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要求“各高校要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为深入了解我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及我省高校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教育研究,我们对省内34所本科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专项抽样调查研究。结合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培养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对策。
详细介绍: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吴秋生 吴静香 林焕波(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史孔仕 【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使得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新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自主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广东省大学生的对创业认识程度高,创业意识较强,但高校创业教育落后、创业资金紧缺、创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广东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并未形成,创业意愿极少能转化为创业行动。政府、社会及高校需要共同努力,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与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长期的“精英教育”跨入了“大众化普及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逐渐凸显,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到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30多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繁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巴黎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并指出21世纪的高校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大学生创业带动社会的就业,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 新华社.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R].新华网,[2007-10-24].的宏伟目标,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份。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明确指出“当前我省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要求“各高校要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R].广东省教育厅, [2009-02-10]. 为深入了解我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及我省高校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教育研究,我们于2010年初开始对广东省内34所本科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专项抽样调查研究。本文将结合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培养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调查样本与方法说明 1、调查样本 本次调研以广东省高校全日制本科生为样本,在广东省34所本科院校按在校人数比例共发放了2050份调查问卷,涵盖了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军事学12个学科门类的本科生,基本覆盖了各种专业。共回收问卷2015份,回收率为98.3%,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957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7.1%,受调查本科生男女比例接近1:1,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比例约为2:1。 2、调查内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由创业情感意识、创业需要意识、创业动机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和创业素质意识五个维度构成[[3] 李志,李雪峰,万凤艳.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1):85][3]。本调查结合创业意识的五个维度,围绕大学生对创业、创业意识概念的理解,对创业的兴趣、需求、动机及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 对创业环境和创业风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主客观条件等个部分展开。 3、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相结合。在充分考虑调查范围覆盖的规范性、大学生层次的全面性和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的前提下进行,以标准问卷做测量工具,由课题组成员亲自或委派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到广东省34所本科院校抽样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由受调查本科生亲自填写问卷。同时,课题组成员就本课题的相关问题对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已成功创业的在校生、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负责人等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创业教育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逐步渗入到学生就业观当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自主创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广东省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较强,创业心理逐渐趋向理智。尽管如此,由于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并未形成。 1、创业意识水平较高,创业热潮并未形成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的毕业生南下广东,广东的就业压力“与年俱增”。在愈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在调查中有65.4%的学生表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打算在适当的时机自主创业。然而受调查学生中正在进行创业的只有2.5%,已经成功创业的仅有0.3%。可见,尽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水平较高,但广东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仍不够浓厚,创业热潮在目前难以形成。 2、创业心理趋向成熟,创业自信心缺乏 尽管广东省高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高涨,但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行动上还是表现得很理智的。调查显示,只有2.3%的大学生表示会在毕业后便加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队伍,开创自己的一份事业,而37.5%的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不应该盲目的随波逐流,创业的最佳时间是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后,在社会各项措施比较配套的情况下再开始创业。而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创业素质等方面尚未达到自主创业的水平,希望考研或者出国继续深造后再考虑自主创业。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创业失败的原因是盲目冲动使然。由于他们缺少驾驭市场的能力与知识,使得他们无法对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位。由此可见,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是比较成熟、趋向理性的,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理性的认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景及可能面对的各种难题。但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创业前景, 只有少数的学生表现出自信, 近一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创业前景感到迷惘、有压力、说不准, 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3、创业方向局限,创业风险意识低 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广东省大学生严重倾向于第三产业。据调查显示,75.5%大学生表示会选择第三产业自主创业,而其中选择第三产业中的计算机与软件业、餐饮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等这些市场需求大、获益较高的行业,而选择第一产业如农、林、牧、渔业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占8.4%,选择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学生仅占16.1%的比例。由此可见,广东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向的局限性大,对当下的创业环境认识不够充分,缺少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而在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时,有57.6%的大学生认为好的创业项目必须是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潜力大、可开发性强的项目,15.1%的大学生则以“利润空间大、见效快”作为标准,而只有9.5%的大学生会考虑到创业风险而选择“创业风险低、投资金额少”的项目去创业。另外,39.9%的大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创业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或从金融投资部门获取资金,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集资方式,可以迅速得到需要的资金,但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相对比较低。 4、创业教育成效甚微,信息渠道明显闭塞 大学要成为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就要开展创业教育。调查显示,广东省34所高校均有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竞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28.5%的大学生知道所在学校有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51.3%的大学生不清楚所在学校有否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20.2%的大学生更是表示所在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这表明广东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方法、形式及途径均有待改善,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创业教育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 目前国家专门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如: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可享受注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据我们的调查表明,只有20%的大学生了解这些优惠政策,80%的大学生对这些优惠政策“若有所闻”甚至是“一无所知”,而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7.7%的大学生是通过学校的相关信息栏及相关部门了解到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是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等载体和通过各种组织、亲朋好友等渠道获取就业创业方面信息。可见,广东省高校在就业创业信息流通工程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仍不够大。 二、影响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创业热潮的推动下,近年来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正在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正在逐步转变。但结合我们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开始有了创业的意愿但并没有将创业意愿付诸于行动。因此,广东省大学生整体上还没形成真正的创业意识,高水平的创业意识实际上处于一种“泡沫”状态。这种“泡沫”状态值得广东省高校及全社会的深思,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从学生的自身因素、家庭背景、高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过硬的本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场考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艰难突围战,在这场战争中,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品质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创业能力包括经验与胆识、领导与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与竞争的市场意识、战略眼光、专业技能、判断与市场开拓能力、挑战与创新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等,而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意志力、冒险精神、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当下我国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被长辈捧为“掌上明珠”,长此以往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为我独尊、自立自强精神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与抗挫能力,不能够真正承受自主创业过程中各方面的压力与挫折。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少大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代言人”,与社会接触不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主创业的胆识。就业与创业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不仅仅是知识、智力的较量。不成熟的心理品质与创业能力的欠缺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最不利的因素,让大批的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以失败告终,也让越来越多的“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望“业”兴叹。 (二)家庭背景影响 1、传统就业观的扼杀 “创业”两字,大多数人的条件反射就是“创办新企业”。不少家长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所谓“可望而不可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而更多传统的观点则是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那是下岗工人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苟活之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铁饭碗”,从事一份收入高、清闲舒适又稳定的工作,把当公务员、进机关单位,坐办公室作为子女的职业标准。在这种传统就业观念的“统治”下,家长们对子女提出的自主创业的理想往往是“不可理喻”、“逞强”,认为是大学生脱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自讨苦吃”,甚至认为他们大学四年“白读了”。因此,大学生尚未“出世”的创业蓝图便早早的被家长们扼杀在“羊水里”。 2、创业资金紧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意是花朵,资金是水分,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资金是他们创业之路上的“拦路虎”之一[[4] 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46][4]。创业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资基础做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奔小康的时期,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投入又大幅上升,住房与医疗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相当比重,家庭中能用于其它支出的活用资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不可能依靠家庭来筹措创业资金[[5] 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4][5]。尽管大学生对有一份“史无前例”的创业计划,有一份满怀信心的创业热情,有一个“前途无限光明”的创业前景,但是缺少了“资金”这渠活水,再娇艳的花朵也会枯萎。 (三)高校教育方面 创业教育是继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教育观念,最初萌芽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兴起。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6] 郑淑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依据与现实要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99][6]。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直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高校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才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此后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呼唤中在全国高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展,并迅速发展。然而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仍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广东省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意识有待提高,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当前广东省很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没有把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及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把创业教育简单定位为教学生经商、创办企业的教育,对创业教育处于一个为大学生找出路、创业就业岗位的阶段,仍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缺乏相应的教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及将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也行为有很大的挫伤力。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创业教育的师资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投资经验熟悉企业的运营等。但目前广东省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仍然稀缺,大多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创业或投资经验,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或者是负责学生就业的指导老师兼任,极少聘用专职的创业教育人员。由于缺乏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创业或投资经历及实践能力,这类师资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时,往往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场面。课程质量不佳,教育效果不明显,影响了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3、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史系统工程,目前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没有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广东省34所高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但仅仅是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并没有学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是“两张皮”,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系统中。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多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安排,也没有规范统一的教学教材。授课内容多为著名企业、集团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大学生关注小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有很大的差距。缺乏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的讲解与分析,指导意义不强。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也磨灭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4、创业实践环节比重低 在对“学校应该采取哪种鼓励措施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项的调查显示,52.4%的学生表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科技园区、实验设备、创业科技园等资源和服务和多开展类似于“挑战杯”一样的创业竞赛活动支撑创业教育。由此可见,广东省大学生更希望高校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创业实训基地,搭建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学生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创业能力。然而从创业课程来看,目前创业教育理论性太强甚至是脱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社会环境制约 1、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比尔.盖茨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高校毕业生,在现实生活中,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传奇式人物创业的成功例子,加上媒体等舆论导向,可为大学生创业的光明前景增加了不少分量。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很多疑虑甚至反对的声音,我国尚缺乏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甚至媒体报道偏离实际,在大学生创业最初阶段刻意炒作,导致社会对学生创业的过度关注,而在大批学生创业陆续失败之后,社会又大泼冷水,把学生创业和创业学生“批斗”得一无是处。社会媒体没有正确评价大学生创业失败现象,不能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这种不良的社会舆论给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或未进入创业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压制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2、社会扶持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基金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仍不理想,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落实,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上,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上做得不够。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为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管理环境,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配套政策扶持和资助。大学生灵活创业的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从整个社会看,缺乏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社会环境[[7] 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88][7]。 3、社会保障不到位 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的阻力之一,目前政府也未能够成为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后盾,政府不能为大学生创业失败“买单”。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风险投资机构不完善,而大学生创业市场尚未健全,投资者非常谨慎,大学生如果想通过自己的创业计划向金融机构贷款来创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有细致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但如果没有技术含量高、市场盈利的潜力不够大,也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创业资金缺乏,缺乏坚实的创业保障,使许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都成为泡影。 三、培养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策略 创业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愈益严峻的背景下联结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阶梯,创业意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尽管有许多制约因素,也有不少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熄灭了创业的“火种”。但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政府、企业及高校都有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提供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的队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怎样才能避免一份好的好学生创业计划“胎死腹中”,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深思的难题。 (一)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打好每场漂亮的自主创业热身赛 1、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存在,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是国家统一分配,但对这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成为历史,“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登上舞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就业观念,做到“三立三破”:破等待国家安置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 2、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业素质 创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辛之路,要想成功创业,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敏锐的洞察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创业意识。还要具有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意识。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对于“下海”多年的“老油条”是弱势群体,在创业过程中,挫折总是难免的,在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可能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与挫折,如果创业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半途而废,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创业素质,对于将来的自主创业应该做到“有备而来”。 3、加强团队合作,寻找志同道合的队友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开拓自己的一块“荒土”是很难成大气候的,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要素。当下大学生有具有极强的自我个性,自信心爆棚,在创业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用,这将直接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而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无疑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走向成功的重要筹码。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风险投资商在选择一个投资项目时往往更看重一些有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因此,加强团队合作,进行“强强联合”,互相互补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4、不断积累资本,做能经风雨的风帆 资金与经验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瓶颈。大学生长期生长在校园里学习与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社会了解甚少,对商场上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经验不足,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技巧。调查显示,广东省有58.5%的大学生表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模拟创业活动最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1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对大学生的创业最有帮助。可见,广东省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模拟创业”来锻炼自己。大学生应该珍惜与抓住在校的每一次创业“实战演练”的机会,通过参加各种创业大赛、“挑战杯”或到企业实训等模拟创业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本,将自己打造成自主创业的“金刚”。打赢、打好大学里的每一场自主创业热身赛,就算“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也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抗战”。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创业实践环节,打造真材实料的大学生创业队伍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促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 引导他们由被动就业走向主动就业。创业教育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就业培训,它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锻炼。 1、建设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创业教育的时代性要求进行授课的教师除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创业或投资经验。但目前广东省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大多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或者是学生就业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往往是无“道”可传、无“业”可授,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有:一是“引进来”。从社会的相关部门或者一些企业聘请既有创业经历、工作经验有扎实理论知识的企业家、投资家等担任创业教育教师,也可通过不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到校开讲座、作访谈等,让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通过了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加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增强创业自信心;二是“走出去”。让授课教师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注重培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有计划的选派创业教育骨干参加创业实践培训,增加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灌输创业的知识,更应该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开发创业思维、训练创业意志、提高创业能力。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与开展创业指导,必须重视充实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采取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广东省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有针对性地编制创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创业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教学考核方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世纪需求安排创业设计环节,保证创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3、注重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创业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8] 李安英.学生社团: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96][8]。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广东省高校要以创业实践活动为纽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管能动性,鼓励学生参加和开展校内外的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同时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也可举办创业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以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广东省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大省的优势,加强校企联合,与企业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园区、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同时,学校可以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体验自主创业,如可以让学生承办经营校内勤工助学报刊亭、校内小超市,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等,让学生在体验自主创业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4、建立高校创业孵化保障机制 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并成功举办的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创了我国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的先河,催生了大学生创业的“火苗”。然而在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大多流于形式,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创业计划并没有被开发为成功的企业,获胜者毕业后依然成为人才市场里面千千万万求职大学生中的一员。社会与高校缺少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孵化基地,大学生对着创业计划书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从社会流动视野来看,大学生创业离不开社会流动所必备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仅仅是以自己拥有的文化资本优势,期待衍生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实际支持,从而为自己谋得一个自主的初职[[9] 姜代武,高校毕业生创业难问题浅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32-33][9]。因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保障机制,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嵌入,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提供模拟创业的机会和条件,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使大学生创业项目发展成为成功的企业。 5、组建高校创业分析团队 本课题调查发现,广东省79.4%的大学生都会受到身边成功创业事例的鼓舞,其中有15.0%的学生表示深受鼓舞并向成功创业的同学看起,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这说明典型的成功创业事例,尤其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事例,不仅对大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因此,广东省高校不妨将企业界的创业案例或者校友创业事例搬上讲台,甚至是让成功者“现身说法”,点燃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有条件的高校应当考虑组建一个由成功创业的校友和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分析团队,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可行性分析、市场分析、创业难易程度分析、等专业指导,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项目做本地内企业数、利润空间、竞争力等系统分析,以便让在校大学生发展和掌握商机,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提供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掀起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热潮 1、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设优化环境软硬环境 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的社会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硬软件环境;二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来说,“硬” 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软”的社会环境是指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10] 王红艳.浅析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因素及应用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0(2):46 ][10]。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不但影响大学生的择业选择,还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创新创业氛围,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应当给予更多客观的分析,而不应是一味地责怪和批评。目前,风险投资商已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关注,不少社会性质的创业基金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律、商业环境等方面,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操作措施也在逐渐改进。 2、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完善社会支持扶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企业与各种社会公益团体应当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完善社会支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体系,应当突出社会参与,繁荣公益扶助。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及创业经验,企业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社会公益团体可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管理、引导和支持、支助。企业与社会慈善团体共同打造一个支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有力的保障。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出台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政策上提供法律、体制、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要加大鼓励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制度保障体系,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制度性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投资补贴、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与担保等金融扶持手段,为大学生创业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主要对广东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创业意识与专业的关系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等方面作了研究与研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广东省各高校对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程度及调研各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等,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以及研究当前环境下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等,同时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资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由于我国各地区高校存在经济、社会、观念等地域性差异,因此本作品将研究范围局限在广东省高校内,探索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作品研究的成果可以扩散到全国范围,对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均有指导跟参考价值,这也体现了本项目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内容紧密联系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客观、全面的分析了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水平及广东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制约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等。研究结果为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研究得出的一系列培养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的对策及途径对广东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作品摘要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使得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新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自主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广东省大学生的对创业认识程度高,创业意识较强,但高校创业教育落后、创业资金紧缺、创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广东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并未形成,创业意愿极少能转化为创业行动。政府、社会及高校需要共同努力,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与保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R].新华网,[2007-10-24]. [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R].广东省教育厅, [2009-02-10]. [3] 李志,李雪峰,万凤艳.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1):85 [4] 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46 [5] 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4 [6] 郑淑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依据与现实要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99 [7] 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88 [8] 李安英.学生社团: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96 [9] 姜代武,高校毕业生创业难问题浅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32-33 [10] 王红艳.浅析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因素及应用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0(2):46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而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加之2008年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将自身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也成了高等教育的重点。 在国内,与“创业意识”相关的调查研究较少,近三年在中国期刊网搜索该方面的论文、报告等文献仅有近一百篇,而广东省在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暂时为零,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内在“创业意识”这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有:江西理工大学钟建华等人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与探析》, 河北农业大学 曹秀芳等人的《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哲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向研究》,重庆工学院罗劲松等人的《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研究》。这些文献对本项目的研究具有指导与参考价值,本作品的研究对广东省高校开展创业意思教育具有较为科学可靠的指导作用,对全国各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在国外,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的创业。例如,美国 的“推销”创意校园创业大赛;韩国的“严进宽出”保证成功率等。但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同样极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