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从法律视角分析
小类:
法律
简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慈善组织获得初步发展。但受立法滞后等相关因素制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相对滞后。本研究从法律视角深入剖析我国慈善组织在管理、税收、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立法方面的创新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视角独特(2)方法多样(3)建议创新,其中六项以上学术观点为作者大胆创设,在目前学术界尚属首次提出。
详细介绍: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伟大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并有意识地进行培育、发展,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滞后,在数量、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慈善相关立法研究滞后乃至缺失是重要制约因素,《慈善法》历经五年,终因立法者分歧较大而迟迟未能出台。 本研究立足法律视角深入剖析我国慈善组织在管理、税收、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有益经验,并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大胆、鲜明、创新的立法建议。一方面为正在草拟中的《慈善法》、《募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立法建议;另一方面为引起相关部门对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视,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关注度。 本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视角独特。当前关于我国慈善组织的研究,多是从某一学科视角进行分析(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法律视角鲜有涉及),或是基于某地慈善组织的个案研究,或是进行国内外慈善组织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另辟蹊径,立足法律视角对慈善立法进行论证并大胆建议,拓宽了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 第二,方法多样。本研究不拘泥于文献检索,采用调研访谈、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成员深入到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民政局、税务局、红十字会开展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充分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第三,建议创新。本研究针对慈善立法焦点、盲点以及慈善人员反映的迫切问题,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式,对慈善组织管理、监督模式进行了大胆、科学、创新的构建。 其中建议“立法公开承认备案制的登记管理方式,按慈善组织活动的内容进行立法分类,对慈善组织实行监督管理相分离;创新政府审计方式并引入律师和司法力量,有条件的使无募捐资格主体的募捐行为合法化”等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均属首次提出,对中立第三方的特别组成、评估内容、信息公布平台等进行了具体细致的阐述,较一般学者的宏观研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但本研究受笔者知识积累、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所限,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对策无法站在理论高度进行分析论证,致使本研究理论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一是为草拟中的《慈善法》、《募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立法建议;二是为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提升社会关注度;三是代表慈善利益相关方表达对慈善立法的诉求。 基本思路: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慈善组织概述;第三、四部分是研究重点,立足法律视角深入剖析我国慈善组织在管理、税收、监督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务实、创新的立法建议;第五部分结束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研究成员深入到多城市的民政局、税务局、红十字会、基金会以及企业等慈善主体进行实地访谈、发放问卷,充分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针对我国未来慈善组织发展的管理、监督模式进行了科学构建。其中“立法确认备案制,对慈善组织的科学分类方式,实行监督管理相分离;引入外力创新政府审计方式,有条件的使无募捐资格主体的募捐行为合法化”等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均属首次提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焦点、盲点以及慈善人员反映的迫切问题进行了创新立法建议,对正在草拟的《慈善法》、《募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具有现实意义。对革新弊端凸显的双层管理体制,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改变不完善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个人捐赠热情,促进慈善组织长远发展;改变单一的行政监督方式,构建科学的慈善组织监督模式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伟大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慈善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缓慢到快速的发展历程,并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但受立法滞后等相关因素制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相对缓慢,在数量、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法律视角深入分析我国慈善组织在管理、税收、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有益经验,提出关于慈善组织立法方面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慈善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有益参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尽笔者的绵薄之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韦祎《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3)胡务《社会福利概论》,西南财经出版社 ,2008年版 (4)民政部政策法规司《中国慈善立法课题研究报告选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5)莫文秀等《中华慈善事业》,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陈津利《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7)李芳《慈善性公益法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李莉《中国公益基金会治理研究: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9)潘小娟 吕芳《中华慈善榜样:记录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10)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方向》[J]北京观察,2006年11期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总体而言,我国针对慈善组织发展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法学的基点出发得出的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但研究性的论文有一定数量,并且较为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北京大学法学院组成了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要是从宪政角度入手集中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理论;第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支持以及管理机制的研究,此种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主要有三种学说,分别是通过动力机制、约束机制,问责机制这三种机制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财物的用途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其诚信度及其服务的有效性。关于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主要研究专著有郑功成教授的《中华慈善事业》,对慈善事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06年周秋光、曾桂林的《中国慈善简史》,2007年,杨团、葛道顺主编的《和谐社会与慈善事业》出版,总结了晋江首届中华慈善文化论坛文集,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对策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2005年11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徐麟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等。另外,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国也出版了一些专门研究慈善事业的期刊。藉此可知,我国理论的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很多的理论研究和所提对策缺乏一定的现实基础。 国外针对慈善组织的系统性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而美国对慈善事业的研究就更为普遍。RobertH.B~ner在1960年发表并于1988年修订的《美国慈善事业》较为有影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雷斯特•萨拉蒙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世界上41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系统的研究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还有如纽约城市大学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印第安纳大学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霍普金斯大学的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杜克公益事业与志愿活动研究中心等等。国外对慈善事业的研究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研究涉及慈善事业的内部外部的各个方面。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慈善事业的哲理研究,慈善课程的设立,慈善组织如何建设良好的制度,如何监督慈善组织,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慈善事业的国际工作,慈善基金会与中国,如何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探析,慈善捐助教育,志愿者的培训和慈善网站的管理,基金会的成立条件和管理机制,慈善组织的资金使用、管理等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