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我们主要走访了文化中心北京和昆曲诞生地苏州,并且在两个地区分别对市民做了问卷调查,对两个地区昆曲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我们的调查报告回顾了昆曲发展历史,概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昆曲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昆曲目前面临的困难。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和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昆曲在现代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详细介绍:
昆曲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既彰显了中国古典戏曲所具有的杰出的人类文化价值,又昭示着中国民族文化获得世界性认同的巨大潜能。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然而,昆曲被列入“口头文化遗产”的同时仍然处境艰难。 我们在撰写调查报告前主要走访了文化中心北京和昆曲诞生地苏州,对北方昆剧院、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苏州昆剧院、中国昆曲博物馆进行了实地的探访,并且在两个地区分别对市民做了问卷调查,对两个地区昆曲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我们的调查报告回顾了昆曲发展历史,概述了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昆曲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昆曲目前面临的困难。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和调查结果的分析,从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教育部门的培养人才方式、昆剧院团的交流合作、昆曲自身的固本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昆曲在现代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品图片

  •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 《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调查报告——以北京、苏州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然而,古老的昆曲如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昆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难。我们的调查报告选择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和昆曲的发源地苏州作为调研地。调查报告首先回顾了昆曲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昆曲的发展现状。根据对北京、苏州地区的市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和对北京、苏州地区相关昆曲从业人员和学校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对昆曲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我们的调查报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传媒机构要宣传推广、教育部门要培养人才、昆剧院团要交流合作、昆曲要固本创新。调查报告以两个典型性的地区为例进行了调查走访,对两个地区的市民做了问卷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结合对两个地区专业人员的采访,为昆曲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电子时代的今天,观众群体的欣赏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昆曲发展环境很好,但昆曲仍被人视为“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我们的调查报告就昆曲在传承与发展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对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保护,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传播媒体与传播手段,如何培养人才和走进群众,如何使传统的剧本与表演更好的继承,使之更具吸引力,提出了具体可行办法。有利于昆曲在传承与发展上走出困境,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品摘要

昆曲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既彰显了中国古典戏曲所具有的杰出的人类文化价值,又昭示着中国民族文化获得世界性认同的巨大潜能。然而,昆曲被列入“口头文化遗产”的同时仍处境艰难。在昆曲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如果只顾少数人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而不顾社会的进化变迁和人民群众的审美变化,昆曲就会停滞、僵化、衰落。创新是有必要的但是引进新东西必须慎重,又不能失去了昆味。对昆曲而言,要走出困境,绝非一蹴而就。 我们的调查报告回顾了昆曲发展历史,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昆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昆曲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走访了文化中心北京和昆曲诞生地苏州,对北方昆剧院、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苏州昆剧院、中国昆曲博物馆进行了实地的探访,并且在两个地区分别对市民做了问卷调查,对两个地区昆曲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结合调查时了解到的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从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教育部门的培养人才方式、昆剧院团的交流合作、昆曲自身的固本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昆曲在现代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荣获2010年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报《昆曲现状及对策》2003年12月9日 2. 中国文化报《2004-2005苏州昆曲现象之研究》高福民 2005年7月8日 3. 《电视批判》论坛 4.华夏网社区——民间艺术 5.《中国文化报》 6.江苏省文化厅官方网站 7.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 8.中国文化产业网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最专业的行业研究中心,它在2009年对戏曲行业进行了调查,发布了《2009年中国戏曲文化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整体的角度概述了中国戏曲文化,对2009年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现状和外部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从京剧、昆曲、黄梅戏、豫剧及其它戏曲发展现状、中国戏曲文化发展趋势及动态、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及发展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由大儒中心小学的赵瑾老师主持研究的《传承民族文化,体验戏曲魅力》课题是苏州区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7个子课题之一。评弹、昆曲和苏剧,是源于苏州的地方戏曲,都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苏州“三枝花”之称。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了解戏曲知识阶段。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我国主要戏曲的种类、发源;了解发源于苏州市的地方戏曲艺术其历史、特点、成就等知识。在学习体验阶段,走进剧团,探访演员,欣赏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并在学习戏曲的唱腔特色中提出了低中高年级的不同要求。 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朱栋霖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的《昆曲走入中学校园可行性及现状分析》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京剧进入中学教学体系的背景下,希望通过对昆曲的现状了解来分析昆曲走进中学校园的可行性。从苏州昆曲界、苏州教育界、南京昆曲界、昆山昆曲以及教育界四个方面开展了调查。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对昆曲的音乐进行了研究。昆曲艺术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又是存活于戏曲舞台上的艺术形态。所做的《昆曲音乐研究》课题,就如何消弭学术与演艺、案头与场上、清工与戏工之间的隔阂,做到遗产保护与舞台出新互动兼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许多年来横亙于昆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该课题的规划是基于昆曲艺术本质特征的具象层面是声腔音乐,包括曲牌、腔格以及宫调套式;抽象层面则是其得之于原生环境的含蓄、精致和自然和谐的雅文化精神。昆曲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必须涵盖并落实于以上两个层面,缺一不可。   近年来昆曲迎来了复兴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对昆曲这一古老戏种的宏观研究课题很少,缺少与社会大环境和新时代新技术的整体结合分析,偏于对昆曲的某一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前期一些课题也涉及到了对昆曲的传承与保护,但在社会整体的分析与建议上缺乏全面性和宏观性,缺少与新时代特征的联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