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的兴起,影响着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和活动方式,改变了思维的社会基础,形成了虚拟生活以及新的思维方式,使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出现了差异。我组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文献收集等方法,从虚拟社会及现实社会形态中表达的特点、影响力及诚信效力等多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揭示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为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详细介绍: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中显得愈发活跃,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社会这个新社会关系体系的形成,人类社会随之步入了网络新时代。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社会的新存在形式。同时,影响着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改变了人类思维的社会基础,形成了虚拟生活以及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逐渐出现了差异。本次研究将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文献收集等方法,证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是联系紧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同时从不同社会形态中表达的特点、影响力及诚信效力等多角度出发,揭示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为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我组研究方向如下:第一,虚拟社会来自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同时影响着现实社会。两者相互交融。随着涉及虚拟社会的人群日益扩大,虚拟社会越发成了多数人宣泄情感的自由平台。第二,虚拟社会的表达是以现实社会表达为基础,同时发展现实社会表达,创造出一些不同于现实社会表达的新方式、新手段。同时,创造虚拟社会的重要目的是便捷,虚拟社会既然是现实的延伸,表达在其中也被“便捷”了,利弊冲突在便捷的同时应运而生。第三,虚拟社会表达的影响力比现实社会更加广泛,突破了现实社会表达的多重局限性。第四,虚拟社会表达所带来的诚信等效应远不如现实社会,易滋生混乱现实社会秩序、稳定等的情况。第五,揭示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为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作品图片

  •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 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网络虚拟的出现改变且发展了社会,但也滋生了许多附属的有弊产物。由于网络中存有太多带着个人色彩的过激的片面的歪曲的甚至错误的言论。且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使网络犯罪成为新时代的新犯罪形式。本课题希望通过对有网络虚拟的兴起、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特点等文献收集,结合网民切身感受,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进行研究,为创建一个有序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组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收集等多方式结合,用数据说话,用学理证明,从网民切身视角出发,虽存在实际能力及条件的限制,但将所采集的信息与官方信息的对比,证实所得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信且有效的。同时,此课题研究,是一个基础性调查和研究的工作,我组通过研究,以独特的视角,最新的案例,揭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为如何规制网络社会的秩序提供理论基础,为提供给广大网民健康有序的交流环境,大有裨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通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的揭示,可以为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这份关于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异同的研究报告,其社会效益必定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基础性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为如何规制网络社会的秩序提供理论的基础。

作品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中愈显活跃,极大促进了虚拟社会这个新社会关系体系的形成,人类社会随之步入了网络新时代。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新的存在形式。同时,影响着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改变了人类思维的社会基础,形成了虚拟生活以及新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巨大的差别。本次研究将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文献收集等方法,阐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从表达的特点、影响力、诚信效力等多角度着手,揭示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差异,为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此作品立项于2009年12月份的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并于2011年3月正式结题,并荣获浙江警察学院第八届学生理论论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陈积敏:“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载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5期。 2.杜骏飞:《中国网络传播研究》(总第二辑)第二卷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3.范立国、王红斌:“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研究”,载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4.张震著:《网络时代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5.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4月。 6.互联网:《百度数据研究中心》() 7.张小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月。 8.刘毅著:《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9.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载于《理论界》,2007年第1期。 9.章昱:“论虚拟社会”,载于《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0.叶丹:《试论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与规范》,载于《青年记者》2009年第12月。 11.黄忠培、陆文芳:“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治安的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载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12.赵晖:“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载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第5期。 13.刘震,王伟:“中国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分析”,载于《新闻前哨》,2005年第5期。

调查方式

我组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了网络问卷的受众广泛的优势,以及纸质问卷提高对主观题回答的精确度,同时通过走访、现场采访及个别交流等多途径、多形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已覆盖全球,笼罩着整个人类生活,在我组有关网络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的研究的过程中,我组成员广泛阅读多方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时代,或是虚拟社会的研究多以其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原因及前景为主。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于虚拟社会的特点以及现实社会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但是,很少有学着抓住其不同特点所带来的现实效果及影响进行研究。随着网络及计算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逐渐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影响及冲击着现实社会,因此,我组成员依靠自身感受及力量,希望通过我们的比较研究,揭示虚拟社会表达与现实社会表达的异同,结合事实案例,为虚拟社会的有效规制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