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研究的是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随着衡水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在为衡水市城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受到公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为此,研究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详细介绍:
本文研究的是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来,随着衡水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在为衡水市城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受到公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为此,研究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衡水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中分析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新的构思,探索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协调,构造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研究发现,进城时间和婚姻状况并没有显示出统计意义,而其微观因素除了性别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外,其他因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这说明,青壮年农民工在微观层面上基本都不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对青壮年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原因在于青壮年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不信任,以及用人单位不愿意为农民工入保。为此,提出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比例;对企业制定的参保限制,应予以纠正和取消,以保护农民工的参保权利;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农民工工作变动时,其养老保险暂时“封存”和再续保机制;打破行业限制的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体制的最终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公开透明。并结合一些地方的“双低”模式,探索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个人账户与集体账户弹性结合”,为建立适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参考。

作品图片

  •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 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研究的是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在为城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受到公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为此,研究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从衡水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中分析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新的构思,探索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和多元统计方法,结合衡水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壮年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成功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和做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索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衡水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新的构思,探索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协调,构造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作为城市中生存的边缘人,城市化的主力军,农民工的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建立适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工群体向工人阶层完全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品摘要

随着衡水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工在为衡水市城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公正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为此,研究适合衡水市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农民工界定及职业构成,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有针对性的衡水市9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和多元统计方法,对青壮年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启春.谈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J].江汉论坛,2003(4):45-47。 [2]徐林清.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J].岭南学刊,2002(3):37。 [3]张富良.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J].党政干部论坛,2003(5):22。 [4]吕立勤.农民工:是农民还是工人[N].经济日报,2003.7.26。 [5]周正平.1.3亿农民涌入城镇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主角[N].中国信息报,2003.8.27。 [6]翁理忠.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3(12):31-3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在国内对于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虽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展开。现有的研究一般停留在初步设想阶段,是在宏观养老保险制度上的探讨,且尚无实证的、无具体的、针对某一具体地域的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身份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边缘境地;在城市,他们是当地的“外来人口”、“暂住人口”,仍然是农民身份;在农村,他们常年在外,大部分人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农民。他们的就业、收入、劳动状况,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令人担忧,在我国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已势在必行。 首先,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其次,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第三,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第四,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和各地方对农民工养老保险也有一些规定,它们归纳起来共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纳入城镇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包括北京、深圳、广东、天津、南京等地;第二种是综合社会保险模式,包括上海、成都等地;第三种是山西模式。 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评价,结论是这些政策虽然都各有其积极意义,但事实上都难以适应农民工的特殊性,很多规定也是不利于农民工养老的,农民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养老保险。 根据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特点,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承受能力和社会保险的需求差别,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应当定位在低起点、广覆盖、有差别、易衔接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第一,分层分类原则;第二,灵活性原则;第三,广覆盖原则。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经济、社会、法律的多个方面,只有在适宜的宏观环境中,才能正常运行。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第一,改革城市户籍制度;第二,广开思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筹资;第三,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第四,建立针对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五,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