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小类:
法律
简介:
关乎我国约70%人口的民生大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旨在解决困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该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云南红河州不仅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全国“新农合”首批试点之的一,至今已进行为期8年的推行贯彻,具有非常典型意义。“新农合”在红河州的落实状况,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该制度的共性问题,以及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对其进行调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详细介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旨在解决困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该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新农合”在红河州的落实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该制度的共性问题,以及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法制建设不完善,软硬件资源不协调,基金使用不合理,宣传工作覆盖面广而缺乏深度,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低,医疗成本没有实现应然的减降,少数民族文化及当地人口文化水平低等因素严重阻碍着“新农合”的发展。为了使这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惠及广大农村人口,应当提高相关立法的层级,完善立法体系,将立法内容具体化;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医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拓宽筹资渠道;完善配套政策; 严格执行“零差率”制度,加强医疗价格监督;对边疆偏远山区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助水平;指派上级行政部门人员专门分管特定的下级边疆偏远医疗机构事务,以提高对上下问题沟通的敏捷度;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听取农民反馈等。 作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调查过程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问卷的发放与统计的情况,该部分对农民的参合率和满意度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八个方面分别对调查结果和问题进行详细深入地分析,即从医疗成本、医疗资源、制度建设、基金筹集、基金使用、宣传工作、行政管理、立法体系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则针对前面列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整个调查报告作了综合性总结。

作品图片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1、通过调研,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的法制建设提供一手的、真实的资料及参鉴2、为红河州政府制定落实下一步的新农合政策提供参考。3、调查报告中抽象普适的部分,对类似地区甚至全国各地“新农合”的推进发展有参鉴价值。基本思路:1、介绍红河州有关“新农合”的基本情况。2、分析“新农合”在红河州的实施现状,阐述其具体表现,分析其成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与建制立章之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选题:选择了“新农合”这一关系我国70%人口民生大计的医保制度,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数据真实有效。样本选取:云南红河州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国“新农合”的首批试点之一,已进行了为期8年的推行贯彻,具有极突出的典型意义。工作方法:采取实地调查的办法,避免“闭门造车”,对已有学术观点进行验证,积极发现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组实地调研中所获一手资料和信息可为相关领域研究“新农合”提供参考和途径。二、为红河州政府制定和落实下一步的新农合政策,提供参考。作品结合相关的知识,在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符合当地特殊性的解决之道。三、调查报告中抽象性的普适部分,对类似地区甚至全国各个地区“新农合”的推进发展都有参鉴价值。四、由于作品的独特性,其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平安定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旨在解决困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该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新农合”在红河州的落实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该制度的共性问题,以及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法制建设不完善,软硬件资源不协调,基金使用不合理,宣传工作覆盖面广而缺乏深度,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低,医疗成本没有实现应然的减降,少数民族文化及当地人口文化水平低等因素严重阻碍着“新农合”的发展。为了使这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惠及广大农村人口,应当提高相关立法的层级,完善立法体系,将立法内容具体化;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医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拓宽筹资渠道;完善配套政策; 严格执行“零差率”制度,加强医疗价格监督;对边疆偏远山区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助水平;指派上级行政部门人员专门分管特定的下级边疆偏远医疗机构事务,以提高对上下问题沟通的敏捷度;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听取农民反馈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红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2、《蒙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〇一〇年度实施办法摘要》 3、《蒙自县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蒙自市卫生局网站=1229346, 2011年3月10日浏览。 4、《云南红河州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查报告》 ,2011年3月23日浏览。 5、董建中:《董建中:红河、文山、怒江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研究》 ,2011年3月22日浏览。 6、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95页。 7、王国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之我见》,载《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4期。 8、吴师法:《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厘清及立法初探》,载法律教育网, ,2011年3月20日浏览。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由于农耕文明、自然经济等的深远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城乡二元制国家之一,我国现代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呈现出清晰的二元结构。国外成熟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构体现出全国性。发达国家的政府垄断医疗保险模式、政府和市场共同运作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都为城乡共适。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虽也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在典型的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其差异程度不致使其建立城乡区别的制度。因此,国外专研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著作非常鲜见,已有的成熟模式和理论可为我国构建医保体系提供有效借鉴,但鉴于国情特殊,不能生搬硬套其现有成果。 国内:理论论证成熟。对于国家医疗保障等问题的法理分析论证已基本形成体系,对发展“新农合”的各环节研究齐全,如法制建设、资金运作、行政管理、体制监督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对我国“新农合”的建设做了详实论述。如孔繁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表达出了一整套制度建设的思路,一要有法律保障,二要确定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三则提出应如何建立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等等,面广而周。还有部分著述专门针对筹资时的资金运作做出论述。周小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理模式比较及适宜模式的成本分析》则分析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国内相关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1、过于概念化,缺乏实证研究。大部分的文献和参考资料中,论证和研究的方法许多都是概念上的规范性研究。目前需要的更多是基于实地调查一手资料分析上的实证成果。实地调查中,我组发现一些与学界观点相悖的现象,例如,大部分学者担心程序复杂将影响“新农合”发展,而实地调查中发现,程序极为简易;部分学者担心“乡土观念”“迷信思想”将制约着人们的参合积极性,实证中这两个因素却推动着“新农合”的推行;还有“新农合”如何由“互助共济”变为“穷帮富”,等等。都是实证研究意义重大的信号。 2、缺少边疆和民族地区的研究。现有研究着眼范围广,而我国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医疗合作除了民生医疗保障的功能外,更具有民族性、国家性的重大意义。东部地区医疗保险较完善,西部则差距甚大,“新农合”推行的真正难题在于西部,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因此,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合”的理论、特别是实证研究仍处于缺乏状态。其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也同我组采样地一样,鲜有人问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