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项目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地考察与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老船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了《重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分析研究》调查报告,搜集整理了《川江号子歌词集》,制作了《我们心目中的川江号子》视频记录,同时完成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及《万州区及周边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两篇论文的撰写,进行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详细介绍:
著名的川江号子,是过去重庆境内江水系的船工们驾船劳作时所唱的歌谣。它伴随航运事业的兴起而产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2006年,国家公布了首批518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重庆有12项,川江号子名列其中。 2010年,我们组成了以“川江号子现状调查以及收集整理 ——以三峡库区为例”为主题的课题小组。在历时一年多时间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中,我们先后走访了万州区、重庆市主城区、涪陵区、忠县区等区县,走访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市图书馆,万州区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地,现场采访136人,寻找到2名老船工及多名船工后人。我们深入三峡库区,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了《重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分析研究》调查报告,搜集整理了《川江号子歌词集》,制作了《我们心目中的川江号子》视频记录,同时完成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及《万州区及周边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两篇论文的撰写,进行了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作品图片

  •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及收集整理--以三峡库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三峡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核心、是长江文化的代表,而川江号子又是三峡文化中最具典型的代表。船工们世世代代与凶滩恶水做着殊死的搏斗,为了消除疲劳,宣泄情感,他们本能地发出了激昂婉转的号子声,并一代一代传唱下来。 本项目拟对三峡地区的川江号子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以一个典型地区为代表,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与研究,反映出整个川渝地区川江号子的存在现状,并提出对川江号子进行研究、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项目以三峡库区为例进行调查研究,以此反映川渝鄂等江水流域川江号子的形成、发展和现状。具体通过走访老船工,寻找第一手川江船工资料,通过走访相关文化局、博物馆和图书馆,收集和整理川江号子相关资料,力求调查的真实性。 本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拟通过各种途径,将现有的川江号子歌词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系统化的划分,最终形成《川江号子歌词集》等材料。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对川江号子的调查符合现在国家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要求,客观上可以加强对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提高三峡库区的文化知名度。 2、通过对川江号子的收集和现状分析可以探究出川江号子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前景及价值,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可间接推动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 3、对民间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可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作品摘要

(一)制作川江号子图片集 将万州及周边地区川江号子老船工的工作图片制作成集,依据船工提供的资料以及传媒资料。 (二)完成川江号子现有歌词集的整理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现代化船运技术的发展川江号子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小组成员利用可以运用的现代化技术以及走访老船工,历时一年完成了对《起篙杆开船》、《顺水桡》、《走走桡》、《懒龙号子》、《出斑鸠》等川江号子歌词集的整理。 (三)两篇论文 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小组成员刘瑶,陈继东先后就小组的调查结果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拟发表《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万州区及周边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两篇论文。 (四)川江号子视频 小组成员通过现有资料以及媒体提供资料,利用本小组成员自身特色,完成川江号子视频《我们心目中的川江号子》 (五)完成了《重庆万州及周边地区川江号子的现状分析研究》调查报告 通过一年的调查以及研究整理,小组成员完成了川江号子的形成与发展,历时价值,文化精神价值,艺术特征等特性的调查与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呼吁保护措施,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对这一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视。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获2010年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一等奖; 2、获准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 3、拟发表《三峡库区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万州区及周边川江号子的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两篇论文。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四川卷[M].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委会 1997. 3.屈小强.中国三峡文化 [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4.周冰颖.川江号子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7(3).-172-174 5.李良品.川江号子[J].中国三峡建设,2005(4).-70-73 6.铁波乐.川江船文化 [J] .巴蜀史志,2004(3).-61-64 7.许增泽.川江号子[J].文史杂志,2003.06

调查方式

本项目通过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小组会议 、图片、照片采集、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相关文件、集体组织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的调动了解。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反映旧社会船工生活的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由于三峡流域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川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峡江地区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其发展也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目前针对万州地区川江号子的研究较少,相关资源主要来自于重庆市政府部门及长江师院的师生。他们着重讨论了川江号子在音乐性方面的成就、川江号子的精神影响和它在市场经济上的前景,价值。 1、西华师范大学李璐伶《试论川江号子的音乐特色》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 2、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周冰颖《川江号子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问题研究》是从江号子的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保护川江号子这一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3、涪陵师范学院李良品《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主要研究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 4、《中国农资》记者张春华、张云《美丰唱响川江号子》是从三峡工程蓄水对川江船工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调查。 5、魏启扬的《三峡船工“号子王”》则是通过对老船工胡振浩的深入报道,反映老船工这一特殊的群体。 6、各大电视台、网站、报刊、期刊等则是注重于通过对老船工的造访,通过老船工的回忆,真实的反映川江号子的历史特色,从而呼吁人们对川江号子的保护。 然而,关于川江号子中那些民间的原创的号子收集、历史资料极为缺少,很少有系统的收集与整理,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它可以有效地填补研究资料的空白。 本项目的重点在于:了解现代人对川江号子的认识,收集整理川江号子歌词集,促进三峡文化的发展,便于以后为相关调查提供资料。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