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调查与分析——以宿州市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皖北,安徽北方一个家园性符号,这块充满灵性,坚韧和血性的土地,给了我们太多感慨和感动,发展差距的压力引发了这块土地对快速崛起的渴望和焦灼,而焦灼的背后,正是各界的殷殷厚望和内部长期积蓄的对加快发展的强烈诉求。产业转移给焦灼中的皖北快速崛起之路以启示。本文以奔流不息的淮水流经的皖北——宿州市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落后地区和后发地区的发展之路。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近些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也面临着对外大规模产业转移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由此,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又要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具体的说,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果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实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引导,东部沿海地区有庞大的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它们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而且产业竞争力不强,所以需要迅速改变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二是从产业自身发展层面,企业管理成本压力大,还要发展扩张,寻求市场优化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缺乏等等。所以要抓住产业转移的脉动,必须从这二个方面研究寻求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为此我们以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大背景,重点调查了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皖北,即安徽的北部,一般情况包括亳州、淮北、宿州、阜阳、淮南和蚌埠市。户籍人口约3000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500亿元,约占安徽省的28%,而同时期苏北地区的GDP为8500亿元。不管在省内还是与外省相比,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不甚如意。我们就以皖北为背景,结合宿州的具体情况,就皖北如何承接产业转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给一点肤浅的认识。

作品图片

  • 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调查与分析——以宿州市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面对皖北周边区域迅速发展崛起的现状下,我们对宿州进行调查走访。从承接产业转移的角度思考,皖北地区如何在发展中寻求突破。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的素材从调查走访中获得,体现了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原则。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产业转移为话题,突出怎样在发展中思考产业转移的影响及重要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皖北地区为背景,以产业转移为话题。揭示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品摘要

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而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以皖北地区为背景,对宿州市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调查走访,提出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弊端,并结合皖北和宿州的实际,从解放思想,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配套,政策保障,劳力建设,周边竞争等方面给出一点对策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2010年宿州经济开发区年鉴》 [2]《决策》杂志 2010年第十一期 [3]胡卫成 刘蕲冈《政府调研》 第十三期 [4]百度 皖北地区 产业转移 产业配套 软环境

调查方式

走访 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产业转移很早就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认同的是认为,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西方学者对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侧重于经济要素,而制度环境方面较少涉及;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以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从产业进化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多,而从生产要素流动性差异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例如,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其《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中提出了“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马歇尔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专门工业为何集中于特定地方;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的一般均衡区位模型等等。国内学者对区际产业转移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描述,很少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很多研究主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而较少考虑产业转移的微观机理,难以清晰地反映出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如何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来加快发展的理论研究尤显不足。例如,张可云在《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一书中,认为,区际产业转移是区际产品和要素流动之外的另一种区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陈建军从企业开放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产业转移进行了研究;魏后凯认为,区际产业转移是企业与转入区和转出区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也是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竞争过程等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