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日益加快,现在正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的阶段。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为背景,利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速的现时代,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在低碳经济下努力角逐“ 碳货币”的战略意义。最后,展望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并提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在国际上,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已备受世界各方的关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真正的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美元的走低趋势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有与美元相关的经济体都在走下坡路。这次巨大的金融海啸充分的揭露了以美元作为世界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致命性问题。世界各国要求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 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呼声日益强烈。此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为了地区稳定采取了积极的措施:2008年12月,中国与越南、缅甸、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八国签署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市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出台相关政策;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日前,人民币国际化有提速迹象,而中国需要的是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1. 人民币国际化有提速现象 近几个月以来诸多现象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有提速现象。 第一,人民币的升值非常快。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4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496,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几日以来升值迅速备受世界各方关注。 第二,在香港开设的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交易量增长迅猛,近期的发展呈现跃如之势。据统计,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已经升至3700亿元,在过去一年内的增幅就达4倍以上。另外,汇丰银行估计,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至2011年年底有望达到1万亿元,预计2012年底将达到2.3万亿元。香港离岸中心曾经被冠以“点心”之名,如此快速的发展让所有的经济学家们始料未及。近期,联合利华发行3亿元人民币债券,长江实业预计通过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形式夺得首单人民币IPO。另外,香港离岸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对人民币需求日益上升,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币的接受度的日益提升。 第三,中行在纽约已经开始开展人民币业务。2011年1月11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在网站挂出公告,允许美国公司和个人通过该行账户进行人民币的买卖。该行还向纽约和洛杉矶的商业客户提供人民币储蓄、定期和活期存款账户。中行还表示,根据国内市场和离岸人民币交易情况,考虑未来可为美国市场的客户设定汇率。另外,中国银行已经容许美国客户每人每日可换上限为4000美元(约31200港元)的人民币,较本港每日换2万港元多;而企业则暂没有兑换上限,如贸易企业。中国银行此举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它意味着人民币进程又跨出了一大步。 第四,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据统计,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额为4481亿美元,即约4500亿美元进入中国。而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密切相关。此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来冲抵大量外币对我国国内的不良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在对外开放中,外汇政策应该采用宽出严进的政策。 2. 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的阶段 国际货币的发展按使用区域可划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个阶段。从地域的角度分析,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要分三步走。首先先在本地区成为结算货币,第二步在本地域成为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最后发展到全球范围成为能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的国际货币。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周变化,逐步向区域化迈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将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巴基斯坦等西部地区国家;还有如俄罗斯、朝鲜以及蒙古等东北地区国家。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下,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基本实现了经济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此外,2008年至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一系列人民币互换协议(见图2) 图2:2008~2009 年中国人民银行签订的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 时间 事件 2008 年12 月12 日 与韩国央行签署 1800 亿美元框架协议 2009 年02 月08 日 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800 亿元正式协议 2009 年03 月11 日 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800 亿元正式协议 2009 年03 月23 日 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1000 亿元正式协议 2009 年03 月29 日 与阿根廷央行签署了700 亿元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资料来源:各大财经网站整理而来 中国与周边地区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人民币已经基本实现了周边化,并对周边地区发挥着比较大的货币经济影响。 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规模日益增大。 第一,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广泛展开为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在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已经作为结算,支付货币被大量使用。第二,旅游业带动消费。周边国家的旅游业也带动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许多游客都去使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兑换本国货币去消费,进一步带动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依据2009年海关总署和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我国边境贸易量,出境旅游流出量(亚洲部分)、平均境外消费量、港澳居民入境数量、平均携钞量等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出2009年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约为4247亿元。 第三,境外人民币投资。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境外投资,将人民币带出中国走了出去。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为人民币的跨境流通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国际平台。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让人民币从中国走向世界。如今,人民币已经在亚洲很多地方可以使用,如日本华人密集区,这标志着人民币已经开始由周边化迈向亚洲的区域化。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国的经济、政治地位均应排在世界前列。从某种程度上看,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用,并对全球经济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力并掌握着发言权。从主要的经济货币美元,欧元的发展经验看,无论在经济规模、政治地位、国际贸易规模、外汇储备、汇率体制、金融市场方面,人民币都具有国际化的条件。另外,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会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获得铸币税收益;带来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真正开启人民币国际化大门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内经济的下滑撼动了美元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开始反思以美元为世界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很多学者提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的缺陷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人们开始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经济日益强盛的中国—人民币。从某种意义上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市场发展的结果: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民币在国际上一直表现良好,各国人民对人民币的信心也日益增强,逐渐形成了区域内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和依赖。人们纷纷将人民币看作保值,增值的货币,减少了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中国政府在这重要时刻表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风采,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赢得了机会。此外,欧洲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也有所动摇,这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国际货币创造了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 SWOT分析主要是用来评价自身的优势,劣势,市场存在的机会和面临的威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SWOT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作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1. 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 第一,中国的经济实力逐年上升,并伴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其GDP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我国GDP已达到397983亿元人民币,约合6.04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其国内政治局势一直很稳定,为发展经济提供了保证。在国际上,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政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中国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以现今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足以使人民币扮演国际性的支付手段,人民币已经对世界贸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图1 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来看,(如图1),1978年,进出口贸易比例为中国GDP的9.7%,2008年增至59.8%,上升 50.1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商品出口份额为全球的8.7%,仅排在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进口份额占全球的6.7%,位于全球第三位。随着中国的贸易对世界的开放度的日益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交易区域也将越来越大,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第三,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合理的汇率体制 国际性货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居世界第一,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际储备需求理论所要求的30%,为中国在国际上的汇兑方面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中国已经基本具备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保持中国的国际收支动态平衡并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此外,2005年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使人民币不再盯死美元,增强了汇率的弹性。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劣势 第一,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规模比较小,金融业开放度不高,金融服务能力不强,致使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的局面。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如金融产品的开发、用户需求的挖掘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第二,受国内金融市场的管制,资本账户不能自由兑换,而这将大大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从周边化迈向区域化到国际化。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将会增加交易人民币时的成本。境外机构和个人对于这种增加成本的兑换将不会抱有太积极的态度。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跨越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障碍,才会真正的逐步迈进国际化。第三,中国缺少和亚洲国家更深一步的货币合作。虽然,中国在东亚的货币合作方面取得进展,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差异的制约,一直就没有深入的合作。而亚洲国家的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助推剂。 3.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 人民币在碳交易新兴市场上的角逐将有助于将人民币推入国际,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当今的时代是低碳时代,低碳下的新经济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 (1)碳交易新时代的来临 当今时代是一个“低碳”的新时代,发展低碳经济自然而然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新课题。“碳金融”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政策,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和碳指标交易。随着国际上政策的出台,碳市场也日益火热,“碳排放权”就成了在碳市场上具有投资价值并不断流动的金融资产。“碳货币”的产生也就随之而来,它是指以二氧化碳排放权本身为锚币,构建全新的“商品信用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据目前碳交易市场的情况来看,2002年以来,碳市场飞速发展,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2)人民币应积极参与碳货币的角逐 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若能与能源货币的计价和结算进行绑定,将会大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美元计价的石油贸易的经验来看,美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因为用美元计价,石油交易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作为减排的先锋若能将人民币作为碳交易的计价货币,必将为中国带来收益,同时有助于中国获得能源的国际定价权。碳交易的兴起,还将有助于货币多元化格局。 中国拥有的巨大碳排放资源将成为中国角逐碳货币的筹码。发达国家有着减排的任务量,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借助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办法,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由此获得的减排量可以作为发达国家的碳减排义务。于是我国所有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就可以转化为商品出售给发达国家。此外,中国的碳排放资源十分巨大,大约占全球市场的1/3,位居全球第二位。这就形成了发达国家“碳减排”的需求,即中国的优势。碳减排的新格局为中国赢得了加快人民币进程的新机会。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燃料。中国要抓住在碳交易市场上的有利优势,努力参与新的碳货币的角逐。 4. 人民币国际化的威胁 目前,人民币的升值过快对中国有很大威胁。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来看,很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都很看好,人民币的升值过快会使大量难以监控和掌握的“热钱”涌入中国,将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带来风险。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涌入中国的“热钱”将会致使大宗商品涨价,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股市、楼市也会因此受到牵连。此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将致使我国出口行业的形式越发严峻,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就业等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币的过快升值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增加,未来最终有可能出现泡沫经济。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 1. “亚元”不可行 鉴于欧元的先例,现今很多学者提出构建亚元来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从理论上分析,构建亚元的确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减少汇兑成本。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构建亚元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中国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基本摒弃推行亚元的想法。在亚洲区域化的发展阶段,应多考虑开展亚洲经济货币合作,如加大货币互换;在后金融危机期间在资金和政策上相互配合,避免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 第一,从经济层面上看,亚洲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会在今后货币政策制定方面产生矛盾,引起各国利益冲突。数据表明,在构建亚元的过程中,韩、中、印,日是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但从世界银行按照汇率发统计的数据表明,4国经济相距甚远。2008年, 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即人均GNP)为38210美元, 韩国为21530美元, 中国为2940美元, 印度为1070美元。2011年,日本虽落后中国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却是中国的13 倍, 印度的35.7倍。亚洲各国经济差距很远,很难制定出使各国都满意的亚元。另一方面,中国是国土大国,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是国土小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社会规模和经济体系制度也会成为推行亚元的障碍。 第二,从政治层面上看,亚洲内大国没有共同的政治意愿。构建亚元意味着日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国在国际上需要拥有共同的政治追求,而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缺乏政治支持的亚元是不可能成功推行的。区域内货币的成功推行的必备条件就是亚洲主要国家拥有共同的政治声音。 第三,从文化方面上看,亚洲各国在历史、文化、宗教、习俗方面很难有相似之处,而这些都不利于亚元的推行。日本的大和民族信仰,中国的儒家传统都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于曾经在战乱中所犯罪行缺乏反省的态度会令亚洲各国很难接受日本的政治地位,而这十分不利于亚元的推行。 2. 人民币必将改变国际货币格局 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热点。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上地位的动摇让很多学者预测,未来国际货币格局将会发生改变。 人民币一旦登上国际舞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影响力都将大大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为中国带来的将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民币也将经历从一般性辅助国际货币到重要国际货币,最后到主导性国际货币三个阶段。在未来,国际货币格局可能经历的过程是由一大货币(美元独大),然后是二大货币共行(美元、欧元),最后到三大货币鼎力(美元、欧元、人民币)。但未来是否真的会出现预计的国际货币新格局,估计要到2050年左右才会看到。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各方因素来看,人民币有望成为除美元,欧元以外的第三大国际货币,并将助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国际货币格局的多元化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是否应该加强国际货币的管制,以避免再次发生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还有待人们的思考和研究。 六,人民币发展的措施 中国需要稳步、多层次的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类比美元国际化的推行方式,从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元二战后完全成为了国际货币。一方面,美元在海外推行离岸市场,即庞大的欧洲美元市场。欧洲自己有自己的美元交易市场,可以用美元买股票,债券等资产。另一方面,美元国际化推行在欧洲的美国各大分行进行美元贸易结算。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一方面现今主要是要鼓励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加快推动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境外机构推行人民币的结算试点就显得格外重要。推进海外的市场是多层次的,包括贸易结算、外汇交易,推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例如未来联交所开通股票。 很多学者认为香港是人民币海外业务的“桥头堡”,连接着内地与海外的经济往来。借助香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日趋增加的人民币规模,构建在港人民币的“蓄水池”。 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需要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简单地说,就是中国让海外的投资者、公司、银行持有人民币之后,要有地方可以使用。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中资银行逐步推出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增加国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在未来。国外持有人民币的人可能很多都会选择上海,深圳去投资。在股票市场方面,股市开通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国际板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深入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预测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本文撰写的基本思路是以国际货币理论与现实基础为背景,以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为切入点,进而探讨日前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的完成阶段,深入展开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并给出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和“碳货币”的重要意义,最后展望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的科学性是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应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外在优势,有层次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逐步由周边化走向区域化。本文的先进性是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的发展,并获得铸币税的收入。本文的独特性指出“碳货币”的角逐将有利于人民币的进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人民币将会打破国际货币格局,并占有一席之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中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体系的国际化,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的收入。

作品摘要

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为背景,利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速的现时代,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在低碳经济下努力角逐“ 碳货币”的战略意义。最后,展望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并提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曹龙骐,“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专题研究[J],2011(1) 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问题探究,2011(2) 转引至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 李璐媚,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看次贷危机的产生[J],货币市场,2009 王桤伦,陈霖,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之窗已经打开[J],国际贸易,2010(7) 李庆麟,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决策及其经济影响[J],经济师,2011(2) 朱堃,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J],2011(1) 段常瑞,论碳货币的选择与人民币的崛起[J],商业时代,2011(6) 韩文秀,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与未来国际货币格局[J],经济研究参考,2011(9) 李小加. 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关的六个问题的看法[DB/OL].hk,2010-9-13 周伍阳,深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试验田”[J],深圳大学学报,2011(1)

调查方式

本人查阅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书籍与报道,展开分析。通过对中国历年经济政策的回顾,结合网络视频及书籍的查阅调查分析人民币发展的现状并展开讨论。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日益提高。国内有学者指出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通过区域化带动国际化这一路径,借助VAR模型已经对东南亚合作进行了了实证研究。另有学者指出中国需要进一步在不显著改变原有框架下开放金融市场,完善外汇市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