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的空巢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的客观现实下,在我国构建社区养老照护体系势在必行。本课题以实证研究为核心,通过对213户城市高龄空巢老人进行访问式问卷,并对上海市7大街道15个机构进行深入访谈,旨在揭示其人群的照护需求,探究社区养老照护现状,从需求供给衔接处发现问题。最终,构建一套针对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护体系可行方案。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高龄化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加,养老需求同比增加,同时,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资源的紧缺,意味着养老供给无法跟上养老需求的步伐,意味着构建并发展一套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养老照护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着眼于当今及未来三大现实问题“高龄化”、“空巢化”、“社区建设”,旨在以“城市高龄空巢”特殊群体的“有差异”的“照护需求”为本,关注现有“社区资源”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政府倡导、社会参与、高效运作”为理念,提出一整套“具体可操作性”的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照护体系。 基于此,首先我们以自理能力为一元指标,比较并建立三类高龄空巢老年人的照护需求点和具体项目。同时,深入调查七大街道的养老照护具体服务项目、组织机构、管理关系。从实施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各街道在项目、组织、管理方面所具有的特色及优缺点,了解上海市社区养老照护现状。然后,回到需求—供给衔接思路,我们发现社区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未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体系、需求和供给存在较大缺口、现有社区资源开发力度和效度不够、供给水平各地差异较大等。最终我们构建了一整套以满足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的照护需求、提高城市高龄空巢老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特定人群——城市高龄空巢老人,形成日常照护、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的照护项目体系;社区照护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体系;并配套监督机制;最终构建项目、人才、硬件设施、财力有效运作的社区养老照护体系网,将为解决我国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的发展瓶颈提供可行方案。

作品图片

  •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照护需求及社区照护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我们集中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从高龄空巢老人的需求差异中提供有侧重的社区照护?”,二是“如何实现社区现有养老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我们构建“需求评估模型”分析思路图:需求分析,定量建立三类高龄空巢老人不同需求构成;从社区照护资源分析,定性分析三大社区养老照护不同路径;最后,将需求供给衔接,分析社区养老照护发展瓶颈及背后原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创新:选题创新、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成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建立一套需求评估模型、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分析供给;结论创新,建立三类老人需求项,总结三种养老管理路径,构建项目要素、人、才、物有效运作的照护体系网。科学:分析科学,老年社会学理论的规范研究和问卷访谈的实证研究;思路科学,从具体项目到体系构建、微观到宏观本质面。先进:调研地上海,老龄化居全国之首,社区建设成熟先进,选点先进,探索方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强调选题现实意义:城市社区高龄空巢老人成为本课题的聚焦对象,是着眼于当今和未来社会三大现实问题“高龄化(老龄化)”、“空巢化”和“社区建设”而提出。 强调结论实际应用价值:提出从微观层面实证并形成社区养老照护的具体可行方案:包括不同老人存在照护需求差异、社区提供何种照护项目、存在何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如何发挥作用、经费管理如何等。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高龄化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加,养老需求同比增加,不同人群的照护需求差异增加。基于此,我们以自理能力为一元指标,比较并建立不同高龄空巢老年人群的需求侧重点和具体项目。同时,深入调查7个街道的养老照护组织体系、机构、具体服务项目。从管理至实施、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各街道类型在管理、组织、项目方面所具有的特色和优缺点,了解上海市社区养老照护现状。然后,回到需求—供给衔接思路,我们发现社区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未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体系、需求和供给存在较大缺口、现有社区资源开发力度和效度不够、供给水平各地差异较大等。最终我们构建了一套高龄空巢老人社区照护体系,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瓶颈提供可行方案。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一、 本作品参与华东理工大学“创新教育”(USRP)研究项目 二、 本作品获2010年度全国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项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 三、 本作品获华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奋进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陈卫民: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2】刘菊芬、白铭文:京津沪渝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3】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4】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丛书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初步观察、访谈式问卷调查、现场深入访谈、电话和网络访谈和个别交谈。具体方式:初步观察社区;对城市高龄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对街道为老机构负责人深入访谈;邮件访谈专家;对助理员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研究:年龄分层理论(age layer theory)认为一方面,从生命过程来看,同一年龄层或同一年龄组有着共同的经验和未来也可能有某种共同的经历。另一方面,从历史过程来看,即以他们特有的特征共同经历某特殊历史时期,因而同其他年龄层或年龄组相区别;持续理论(continuity theory)站在发展心理学的立场上,认养老年阶段与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有着一定的连续性,不能截然断开;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y)则建议找寻个人的潜力与资产,联合同辈支持力量并与其他弱势团体结盟;发展理论( development theory)强调要整合生活经验面对老年阶段等。这些关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理论观点,为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我国养老需求研究:在老年日常照顾方面,钱宁等运用调查数据描述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的构成,分析讨论老年人自身经济特征对其生活照料网的影响,提出了加强老年人生活照料网建设的建议(钱宁,2004;许传新、陈国华,2005);在老年健康照顾、老年精神、心理方面,侯玉波从心理方面分析老年人这一特殊的人生时期所特有的心理、精神特点,对老年期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适应、精神健康给与建议和引导(侯玉波,2002);王学义从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来分析老年人在养老照顾中的健康照顾问题,从而提出符合老年期生理健康要求的适宜的医疗保障体系(王学义,2002)。 三、我国养老体系研究:吴来苏从中西方养老方式的差异比较入手,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会是我国居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吴来苏,2005);吴蓓、徐勤对上海市社区长期照料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吴蓓、徐勤,2007);李晨漪从结构分化、功能替代和结构性制约这一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探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必然性并探寻这一新型养老体系的发展思路(李晨漪,2008);何雨、王振卯提出“四三二”立体化城市“社区照顾”养老体系的构想(何雨、王振卯,2009)。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献资料的学术成果为今后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养老体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料,但专门针对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的照护需求和社区照护现状的实证研究显得比较薄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