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适用性研究--以在杭高校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作品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现有教学特点出发,结合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要求,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找出学校、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嫁接点。由此呼吁各大高校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科学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师资等各方面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本作品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四个模式”,是本作品最重要的的创新点和闪光点。 本作品针对性强,专业性高,对现实又极具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本作品从全国的旅游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到杭州旅游的发展的前景。认为在中国调整产业的结构的黄金时代,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代表将在未来有巨大发展。与此同时,酒店业也会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而蒸蒸日上。 但是,我们发现现在国内的酒店业发展不健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人才素质上,不能与国际水平相媲美。作为旅游(酒店)管理的学生,深深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转变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此,作为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课题研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我们对杭州的四五星级的十几家酒店以及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杭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利用统计工具进行了科学分析。再根据阅读大量现有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以后。我们得出了自己创新的“四种模式”。 本作品最后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强烈针对性,一定可行性。不仅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真知灼见,更为酒店在实际招聘、培训等过程出现的问题作了铺垫。本作品具有真实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适用性研究--以在杭高校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站在在读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角度,结合老师、旅游企业等方面的反映,希望能找出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能为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帮助。思路是从用人单位和学校两个角度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酒店行业与学校培养之间的供需矛盾;学校方面包括在校学生以及在之教师比较分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四种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创新的尝试,研究人员的层次新。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教材创新,将自编教材与出版社所编的教材同时使用。 实习方式创新,提出了“阶段岗位实习”。 教学环境创新,引入“新东方”培养模式。 教学课程创新,突出个性化培养。 师资创新,旅游业、旅游企业及高校旅游研究者。 理念创新,尝试建立长期实习基地、中国的三明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或学校自己建酒店提供机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旅游行业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人才不仅是理论人才、管理高手更是操作一流的“技术工”。 在学科设置上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分量,编排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落实,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完美结合。 借鉴和学习国际经验,进行教学调整,使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与产业发展接轨。 提高旅游学科的地位,建立旅游科研立项评奖制度,建立硕士、博士流动站和研究基地。

作品摘要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结合我们自身学习现状,专业实践仍然十分缺乏。本文站在旅游(酒店)管理本科生立场,结合对专业教师及酒店管理人员的调查访问,重新梳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关系,充分重视专业实践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我们认为合理的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十二届大学生“挑战杯”科研项目校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余昌国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袁继荣,魏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陈筱芳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廖钦仁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 [5]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逄爱梅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6]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顾沉珠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胡善风等 运用现代营销观念,改革旅游教学模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2]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2006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情况. 中国旅游网, 2007.5 [3]李若凝,鲍春裕.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4.2 [4]高亚芳.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4,(3):35-37 [5]郭倩倩. 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9 (3) : 65 - 71 [6]陈秋华, 张健华.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8 (3) : 71- 74 [7]陈丁和,李忠群.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探讨.职业教育,2005.4 [8]翁鸣鸣.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

调查方式

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自发组织发放和回收问卷。 采用抽样调查和分类随机调查的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对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本文作者辛云鹏对高校目前存在的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的现状作了一次理论性的研究分析。指出我国现代的旅游产业是朝着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但是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人才不能满足这样的发展目标。他提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联系,在教学课程改革上,减少理论课时,降低难度,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并进行分段实施,最后是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邀请有实际经验的人员作为有力的师资支持。 2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本文作者王军华,是我寻找众多文献中惟一一篇讲述本科教学的。作者在题目中就清晰地提出本科的旅游管理必须走应用型道路。除了提出一些已经耳熟能详的问题和措施之外,作者强调了树立实践观念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施中考虑到这个严峻的问题。第二作者新颖地指出在师资上要实行“双师型”改革,并且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3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旅游及酒店管理教育体验学习方法 本文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伊普斯维奇大学的一位老师Ruhanen, L.,作者专门针对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方式:体验式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认为这样学习能够缩小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学习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参与性。体验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角色扮演,特别是管理学方面。 4大学的挑战:分享的一些经验从事与行业 本文作者是来自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酒店、休闲、旅游管理学院的Conrad Lashley教授,通过共享一个团队工作的经验,并结合英国餐饮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在大学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和客户要求。给予一些机会让学生与酒店业的管理人士直接交流,本科大学生不仅需要的是实际操作经验,更需要的是管理学的实战经验。 5小结 针对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现有的结论都是学者在已发表的各种学术文章和研究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在实际经验再深入探讨的结果,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就此,我们得到很大的启发:首先我们从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展开了全面调查,并根据真实数据加以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我们新的想法,比如国际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多样化,可以将管理学等课程也设置实践课程、师资可以配备各大酒店的经理,甚至是国外连锁酒店的外籍经理等各种观点。总而言之,我们通过自身实践结合文献,受益匪浅。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