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武权生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文总结了武权生教授对慢性盆腔炎寒、湿、热、瘀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他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及其独特的用药特点进行介绍。
详细介绍:
武权生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张碧霞 岳瑞文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武权生教授对慢性盆腔炎寒、湿、热、瘀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他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及其独特的用药特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武权生 Professor Wu Quangsheng’s experience on treating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ease Zhang Bixia,Yue Ruiwen(Gansu College of TCM,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Summarized professor Wu Quansheng’s the recognition to the cause of diease and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n cold,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and introduced his therapy of TCM of treating th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eas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use. Key words: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rapy of TCM; Wu Quangsheng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下腹胀坠、疼痛,腰骶部酸痛,尤其是在性交后、劳累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有病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武权生老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辨病结合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通过临床跟师学习,结合自身学习体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慢性盆腔炎多因经行、产后血室正开或平素体质虚弱,加之摄生不慎,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侵,蓄积于下焦,客于胞中,与血互结,致胞脉气血不畅,形成瘀血[1];又因足厥阴肝经循少腹而络阴器,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素性忧郁,或七情内伤,或湿热之邪与血互结又阻滞肝之气机,致肝之疏泄失常,从而影响冲任,故气滞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病机关键所在[2]。武教授认为,在本病发展过程中,因患者体质、治疗用药因素及病机转化等不同,结合临床实际,武教授将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归结为湿热和并气滞血瘀与寒湿和并气滞血瘀两大类。 1.1湿热和气滞血瘀 素体阳盛,感染急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或素性躁多怒,郁怒伤肝,克伐脾土,脾虚生湿,湿邪留恋下焦,湿为阴邪重浊濡滞,难以速去,湿郁日久可以化热,《医林改错》曰“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热灼血中津液,使血液粘稠而运行不畅,或热邪灼伤血络,血不能循经而走,壅滞不散,而成瘀血;血之与气,相辅而行,血壅滞日久,气也必运不畅,气滞血瘀与留恋下焦之湿热相搏,久则内结成癥。据临床观察,这类患者多嗜食辛辣煎烤刺激食物,平时大便干燥,或因学习、工作关系长期坐位不活动,或平时不注意锻炼,导致盆腔血运不畅和盆腔充血。 1.2寒湿和气滞血瘀 妇人经期、产后摄身不慎,感受寒湿;或久居寒湿之地;或冒雨涉水;或素体阳虚,湿热之邪入侵,外湿与内湿相合,使湿热之邪随阳虚寒化;或于盆腔炎急性期过用抗生素,根据中医观点以及临床观察看来,抗生素的作用有如清热解毒剂,苦寒清热,易伤阳气,中医认为“热易清而湿难除”,过于清热的结果,易导致寒湿壅阻胞脉。叶天士曾说“湿胜则阳微”,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加重湿停,寒湿之邪重浊凝滞,阻遏气机,气为血之帅,气不宣通,进一步影响血之畅行,血为气之母,血瘀又影响气机之升降,从而加重了湿阻,故表现为虚中夹实的病机特点。在气候寒冷的西北地区,这类患者多嗜食生冷,或平时尤其在月经期不注意穿衣保暖,或使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 2.复杂证候,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武教授在辨病的基础上谨守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对其进行辨证分型调治。 2.1湿热和气滞血瘀型 症状表现为下腹胀痛,或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或低热起伏兼月经不调,经色黯红或夹粘液,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滑。治疗以四逆散合四妙丸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黄柏、薏苡仁、川牛膝、夏枯草、白蒺藜、王不留行、红藤、败酱草、续断),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瘀,清利湿热之功。其中,王不留行具有下乳通经作用,上通于乳而除胀满,下行血海以通络行血;夏枯草、白蒺藜疏肝透热散结。在此基础上,大便干者,易枳壳为枳实,并加入厚朴増强理气以通导大便;带下量多色黄味臭者,加泽泻、车前子、茯苓清热利湿止带;经期延长,色黯红者,酌加益母草、茜草清热除湿、化瘀止血;若出现盆腔炎性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刘寄奴以除湿化瘀、消癥散结。 2.2寒湿和气滞血瘀型 症状表现为下腹胀痛或腰骶部疼痛或冷痛,脘腹胀满不适,多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平素畏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月经推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舌质淡黯,或见舌边尖瘀斑瘀点,苔白,脉沉弦或沉紧。根据《素闻•调经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治疗以四逆散和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黄柏、桂枝、赤芍、茯苓、香附、乌药、荔枝核、橘核、王不留行、巴戟天、淫羊藿、续断、薏苡仁)理气行滞、温经散寒化瘀。方中取荔枝核、橘核入肝经,走少腹两侧,温经散寒、疏经化滞,以核散核之功,以求标本兼治。另外,寒湿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气滞不运,湿邪停留日久必加重脾肾阳虚,故方中以巴戟天、淫羊藿、续断温肾助阳以助脾阳,体现温阳消结法。若疼痛剧烈者,可加入乳香、没药、炒蒲黄、延胡索化瘀止痛。 3四联疗法,增强疗效 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武教授除采用中药内治法外,还结合药物外敷、中药保留灌肠及心理疗法多途径进行综合治疗。对下腹部疼痛甚者,嘱其将内服药药渣用纱布袋装好,隔水蒸热,用干毛巾包好,热敷于痛处,可促进瘀滞的消散,亦可增加药物的利用率,节省资源。亦可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以《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汤(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为基础方,湿热和气滞血瘀型加入连翘、红藤、败酱草、赤芍;寒湿和气滞血瘀型加入桂枝、小茴香、吴茱萸。药物浓煎汁100mL,药液温度在37℃-38℃,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灌肠,每晚保留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增强药物的吸收,从而更利于盆腔炎症渗出的吸收,增加病变的软化,松解粘连组织,此法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经济实用[3]。此外,武教授还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解除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并增强锻炼,使机体气血畅达,提高抗病能力。综合四联疗法,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典型病例 张某,27岁。初诊:2008年5月21日。LMP:2008年4月26日,月经前小腹、胸胁乳房胀痛,腰骶部酸困,下坠感,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稀溏。平素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色黯但经期延长,行经后多为咖啡色血水。舌淡胖、舌色淡紫、苔白腻,脉弦细。B超提示:双侧附件增粗。经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寒湿和气滞血瘀型,既往输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疗效不明显,且反复发作。治法为理气行滞、温经散寒。方药:柴胡9g、白芍10g、枳壳10g、甘草6g、桂枝9g、赤芍12g、茯苓15g、香附10g、乌药10g、荔枝核30g、橘核30g、王不留行10g、巴戟天15g、杜仲10g、续断15g、木香12g,5剂,水煎服。2诊(2008年6月4日),服上方5剂后,诸症均有好转,月经于2008年5月27日来潮,此次行经量较之前有所增多,经色渐转鲜红。此为月经后,故予以完带汤加减以巩固善后。方药:炒山药15g、炒白术20g、党参10g、苍术10g、车前子(包煎)10g、茯苓12g、升麻6g、焦荆芥穗6g、当归15g、续断15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香附12g、乌药10g、槲寄生12g、甘草6g,10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在下次月经来潮之前再服初诊方药5剂,连续治疗3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不外乎给予抗生素消炎治疗。此例为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和气滞血瘀型,正气渐虚致脾肾不足。武教授在辨病的基础上予以辨证治疗,根据妇人月经前后气血变化的规律,谨守“经前勿补、经后勿泄”的原则,经前气滞不畅予以活血疏导,经后气血随经血下泄,气血骤虚,予以完带汤为基础健脾除湿加以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槲寄生温补肾气,脾肾双补以善其后,并坚持治疗,巩固疗效,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科学(中医药高级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1-850. [2]林冰.慢性盆腔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9. [3]金凤雨,易修珍.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盆腔炎120例分析[J].云南中医药杂志,1999,20(5):10.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中医医疗系“师带徒”活动跟师学习,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总结了武权生教授对慢性盆腔炎寒、湿、热、瘀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他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及其独特的用药特点进行介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跟师学习,结合自身临床观察,总结了慢性盆腔炎患者因生活习惯和现代治疗用药因素而致不同的致病特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有病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武权生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辨病结合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对他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及其独特的用药特点进行介绍,供交流所用。

学术论文摘要

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疗效。通过中医医疗系“师带徒”活动跟师学习,总结了武权生教授对慢性盆腔炎寒、湿、热、瘀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他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及其独特的用药特点进行介绍

获奖情况

2010年2月在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第27卷第1期上发表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科学(中医高级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1-850. [2]林冰.慢性盆腔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9. [3]金凤雨,易修珍.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盆腔120例分析[J].云南中医药杂志,1999,20(5):10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临床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呈多样化且各具特色。夏桂成用补肾调周法,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结合瘀、热、湿、滞、虚的病理变化辨证治疗。行经期用越鞠丸和五味调经散加减;经后期用归芍地黄汤加减;经间期用补肾促排卵汤加减;经前期用毓麟珠合逍遥丸加减。班秀文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转化而来,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治以扶助正气,兼以活血化瘀,喜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芪、土茯苓、鸡血藤、泽兰、莪术、香附治之。蔡小荪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治疗不当延误而致,其病机为湿热邪毒蕴结下焦而成,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方用蔡氏清热化湿汤随症加减。徐叔民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感染后迁延所致,采用清热解毒中药保留灌肠,加快药物吸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