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农村耕地面积变动调查报告——以1978-2009年的福建、江西、重庆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查报告主要采取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江西、重庆部分地区的农村耕地面积变动原因进行调查,得出相关的具体原因。在此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预测我国整体和部分省份粮食安全状况,得出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最后从保护耕地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考。
详细介绍:
本调查报告主要采取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江西、重庆部分地区的农村耕地面积变动原因进行调查,得出导致耕地较少的总体原因大致归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与人为抛荒、生态退耕,同时根据三地不同的实际情况,从变动原因和下降速度上作出了对比性分析。根据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较少的背景下,我国粮食总体和部份省份粮食安全状况,以上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预测是依据大量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得出在未来多种综合因素下粮食供需矛盾将持续紧张。根据以上状况,最后从保护耕地为出发点,提出了六点建议和思考:伪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提高耕地质量、加强保护耕地的执法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法体系、保护农民权益,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强土地合理流转、加强国际合作。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更好地理解我国实行耕地保护战略,为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进一步保护耕地提供参考意见。 基本思路: 一、采用实证主义的原则,对福建、江西、重庆三省市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得出耕地面积变动基本情况及比较。 二、耕地面积下降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反映出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各地的情况。 三、对耕地保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表现于调查方法采取了结构式问卷调查法,调查程序中进行科学抽样、实地调查,调查结论结合调查数据与现有数据,综合得出。 先进性:保护耕地和维护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当今时代热点问题。 独特之处:坚持实证主义的原则,充分贯穿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使更多民众更好的理解耕地保护战略,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促进耕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现实指导意义:为相关部门在制定保护耕地问题上提供参考意见,宣传保护耕地的科普知识。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不断遭受“吞食”,从80年代初耕地面积为20.1亩下降到2008年的18.26亿亩,而且下降速度一度呈递增趋势,形势严峻不容乐观。调查报告从微观的角度,对福建、江西、重庆三省市的部分农村地区耕地面积变动和对比情况进行了叙述。同时受耕地变动影响的粮食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调查报告依据大量权威数据,从宏观角度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得出我国粮食缺口将不断拉大,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结合重庆的粮食供需状况,从微观角度印证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在探讨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问题上,调查报告从保护耕地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考和建议,如,促进“伪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国际合作等,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于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挑战杯”作品评比中,荣获校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主要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的统计公报。 [2]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2009年12月23日 [3]进城好处:扩内需增耕地 .《新京报》.2010年09月14. [4] 中国耕地质量之忧.中国天气网转引《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09月23 . [5] 张平作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国人大网 .2010年08月26. [6] 中国耕地质量问题严重 未来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网转引《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09月21日. [7] 蔡继明.实施跨国大农业战略.《小康》杂志.2009年03月08日. [8] 刘春晖.《探析耕地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0年.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伴随耕地面积下降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展现在国人面前,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如何保护耕地和维护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学术界的极大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面将从耕地保护的内涵、保护的主客体以及耕地保护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耕地保护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农地保护内涵与目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地保护的目的主要是对于环境或土质的保护,侧重于环境质量及与土地相关的因素研究。另一种观点认为,农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侧重于土地本身数量质量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学者们对于耕地保护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耕地保护主要是为提高地力。第三、耕地保护是为实现代际公平。第四、耕地保护主要是为协调土地供求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2、耕地保护的主体 对于耕地保护主体认识国外学者偏向于政府+私人农地保护协会,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相结合。而国内学者认为我国耕地保护主体应包括国家(或政府)、农民集体、农民和其他用地单位,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3、耕地保护客体 国外耕地保护客体是指整个农地,保护范围比国内广泛。而国内学者由于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耕地保护的客体主要指基本农田保护。 4、耕地保护方法 国外耕地保护方法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政府通过立法或依靠行政权力,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城市建设区和农业区的方式,强制农业区的农地不准用于非农业用途;第二类,在农地上设定限制其用于非农业用途的他项权;第三类,通过城市规划来限制农地流转。 国内学术界对于保护耕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土地管理权”论;第二种观点,“经济机制论”;第三种观点,“制度因素”论;第四种观点,“土地产权”论;第五种观点,“农户核心”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