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报告基于对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患者的调研,采用实地研究、文献学习等方法,对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解,并提出社区回归以帮助精神病患者重新走入社会。
详细介绍:
1.从研究的思路来看,与过去的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医学角度探讨精神病患者问题不同,本文的研究着力点建立在如何利用人文关怀与国家救助等方式解决农村精神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分析上。这就使研究对象的关注从单一角度的讨论转化为将社会视角与医学视角相结合的讨论,从而大大加深了本文的研究深度和对政府的适应度,并为更好地协调农村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从调研的对象和方式来看,本文调研对象为济宁市47位精神病患者(家属)和济宁市区的3个相关的医院及政府机构,并且对近1千人次进行态度调查,调查对象的数目众多且基本平均覆盖各个区,这就为透彻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调研方式采取定量法和定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而有力的避免了单一调研方式所带来了风险。在定量法处理数据之前,本文还对整个调研的信度进行了评估,各项数据均达到了预定的分析标准。 4.从分析的方法来看,本文采用定性方式与定量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文章运用SPSS技术对整个问卷进行了分析,加强了文章的连贯性。借助SPSS分析技术,本文试图区别于以往研究中更多的主观逻辑论证,而采用量化的关系来解释农村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视的影响因素。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定性的梳理,并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走访,形成了部分文字资料。 5.从实际效果来看,本文不单纯追求学术上的成果,而是希望在实践环节影响政府的政策。本文所开展调研曾受到当地卫生局、残联等部门的高度评价,对当地农村精神病患者政策制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作品图片

  •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 社区回归:探索社会歧视下的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型救助模式--基于济宁地区精神病患的调研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根据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学习,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下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态,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家庭环境对其病情治疗的条件,从各方面论证国家救助的需要,并提出可行的救助措施,以改善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处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从研究的思路来看,与过去的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医学角度探讨精神病患者问题不同,本文的研究着力点建立在如何利用人文关怀与国家救助等方式解决农村精神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分析上。 2.从分析的方法来看,本文采用定性方式与定量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农村精神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对济宁市的精神病患者社会救助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本研究所依托课题曾受到当地卫生局、残联等部门的审阅与回复,并对本文给与了有力的支持,肯定了本文在该省的借鉴意义。对当地农村精神病患者政策制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快速转型,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患精神疾病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目前对于精神病患者这一群体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尤其是对于生活在贫困农村的精神病患者而言,他们在经济支撑、医疗条件、社会支持等方面面临更加复杂的困境。本项目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学习,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观察描述当下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态,并提出可行的救助措施,以改善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处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以本报告所开展的调研为依托的项目《农村精神病患者生存现状与救助模式的探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参加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获南开大学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刘能.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社会学研究.2005,6 [2]刘卫清等.精神疾病患者遭受社会歧视的现状及其原因与对策分析.医学与哲学.2008,1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关于残疾人的社会排斥相关研究 周林刚从综合的视角出发,对社会排斥的内涵做了较为合理的界定。并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残疾人所面临的观念排斥、就业排斥、教育排斥等各种社会排斥现象及其消除社会对残疾人各种社会排斥的可行对策(周林刚,2004)。秦玉彬、赵晓华等组成的课题组做的关于《河北省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保障研究》。对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怎样推进残疾人政治权利保障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秦玉彬,2008)。熊斌、董志强等学者在对重庆市残疾人实证研究基础上,从信息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建构了一个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上被排斥的理论模型。并指出在同等条件下,甚至在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情况下,许多用人单位仍然会录用健全人而排斥残疾人(熊斌、董志强,2002)。 许琳在描述了我国残疾人目前的就业状况后,运用了社会排斥的理论,分析了在就业方面遭受排斥的原因(许琳、张燕妮,2007)。曹艳春认为残疾人教育排斥的主要表现是:残疾人考上大学,被拒收的事件层出不穷:残疾人特殊学校过少、职业技术教育不充分;相对于健全人,残疾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率高等(曹艳春,2006)。 2.国外关于残疾人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 在关于残疾人社会排斥方面的研究上,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卡萨斯(Casas.I)做的关于《社会排斥和残疾人:一个可实现的方法》的研究。威尔顿(Wilton.R)做的《残疾人,新自由主义与当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通过使用板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探讨了残疾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和所面临的障碍。(Wilton.R,2006)。克林巴恩斯(Colin Barnes)和庄坤默瑟(Geof Mercer)做的《残疾,工作和福利:挑战残疾人的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探讨英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政策和残疾人被排斥的问题(Colin Barnes、Geof Mercer,200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