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实验选用离体蛙心利用BaCl2诱导心律失常,并采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研究表明利用离体蛙心模拟心律失常模型现象稳定,效果明显,可行性高,故可作为稳定的心律失常模型使用,为今后研制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初级模型和实验支持。
详细介绍:
离体蛙心在实验中有形象直观、便于观察、耐受力强,在体外可存活一段时间的优点,但至今未见离体蛙心复制心律失常模型的报道。本实验选用离体蛙心利用BaCl2诱导心律失常,并采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研究表明利用离体蛙心模拟心律失常模型现象稳定,效果明显,可行性高,故可作为稳定的心律失常模型使用,为今后研制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初级模型和实验支持。目前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多以活体动物作为模型基础,而建立模型的动物多采用SD大鼠、家兔、猪等,但此类模型易受动物机体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实验数据干扰较大,不利于对模型现象的观察及数据的采集,且成本较高。我研究小组考虑到离体蛙心有形象直观便于观察,耐受力强,在体外可存活一段时间的优点,故选用离体蛙心进行心律失常模型的复制,这在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中尚属首次。本实验拟选用牛蛙作为实验动物,利用BaCl2建立离体蛙心心律失常模型,并采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探究该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作品图片

  •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致牛蛙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探索利用氯化钡(Bacl2)建立致离体蛙心心律失常的模型的可行性。基本思路:目前,国内外常用活体动物配合诱发剂建立心律失常模型,但在体动物的实验环境较为复杂,采集数据易受多种因素干扰,本课题试图探研在体外建立心律失常模型的可行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国内尚无用离体蛙心复制心律失常模型的先例。本课题考虑到离体蛙心有形象直观便于观察,耐受力强,在体外可存活一段时间的优点,故选用离体蛙心进行心衰模型的复制。因此本实验尝试首次采用离体蛙心心律失常模型并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探究利用离体蛙心建立心衰模型的可行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实验首次利用Bacl2浸润离体蛙心的方法在体外建立心律失常模型并采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本项目通过进行大量的实验来探究建立此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今后研制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模型和数据基础,这对以后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离体蛙心在实验中有形象直观、便于观察、耐受力强,在体外可存活一段时间的优点,但至今未见离体蛙心复制心律失常模型的报道。本实验选用离体蛙心利用BaCl2诱导心律失常,并采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研究表明利用离体蛙心模拟心律失常模型现象稳定,效果明显,可行性高,故可作为稳定的心律失常模型使用,为今后研制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初级模型和实验支持。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以上情况属实。

参考文献

1. 昆明医学院助学育人创业就业培训项目 2.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讲座,主讲人:孙俊教授 3. 郑煜,祁金顺,倪鑫等,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4. 陈清启,杨庭树,卢喜烈等.心电图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6. 5. 唐忠善、陈兰芳等,实用临床心电图手册[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第一版. 6. 贾宏钧,王钟林,杨期东,等.离子通道与心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 7. 顾宗程,胡跃,李志珍. 用大剂量利多卡因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一例报告. 8. 李玲.机能学实验教程[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心率失常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和疾病,许多因素如吸烟喝酒、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西地兰等药物中毒、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以导致其发生。为了进行实验研究,已建立了许多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目前制作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多采用药物诱导心律失常,国内外常使用的诱发药物多为乌头碱、哇巴因(龚冬梅,单宏丽,董德利,周宇宏,杨宝峰,哇巴因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作用靶点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04))、CaCl2(尹克春,刘淑娟,陈力,周文斌,牛平平,杨敏,当归颗粒对抗氯化钡引起实验性心理失常的作用,广东医学,2008(12))、肾上腺素(凌峰,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致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专刊,2007,(11))等,同时国外也曾有研究证明物理方法诱导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如: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结扎冠状动脉导致心律失常、牵张刺激引起心律失常(黄海霞,王伟,魏华,付小锁,刘萍,钮伟真,牵张大鼠左心室所致的心律失常[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05))等。建立模型的动物多采用活体SD大鼠,也有采用活体家兔、猪等成功建立心律失常模型的报道。但综合来看可发现大多数模型是动物基础均为活体动物,易受体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实验数据干扰较大,不利于对模型现象的观察及数据的采集,成本较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