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血管蒂长、可修复面积较大、质地均匀,是修复头面部缺损的理想皮瓣。本文首先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提出利用颏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头面较高部位手术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尚存问题;其次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剖学基础展开了探讨,以面神经,面动、静脉,SMAS的解剖结构和相关毗邻及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为主线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详细介绍: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是指以颏/颌下区皮肤为组织源、以面/颏下动脉的“逆行灌注”为血供的一种皮瓣制作方式。它是修复头面部缺损的理想皮瓣,对其的研究犹有价值。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进行了详细综述: 第一部分 前言 本部分介绍了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由来、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情况,对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该皮瓣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第二部分 解剖学依据 本部分囊括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面动、静脉的解剖与颏下逆行岛状皮瓣 文章详细阐述了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的解剖基础,并结合面动、静脉与面部相关动、静脉之间的吻合情况阐释了皮瓣逆行设计的可行性。 二、面神经分支的解剖与颏下逆行岛状皮瓣 文章详细描述了面神经颅外段在腮腺内的分支情况,并对面神经的5组分支的走行情况及其与血管蒂之间的毗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术中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了解剖学参考。 三、SMAS系统与颏下逆行岛状皮瓣 文章对SMAS的由来及其在头面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头面部各区域SMAS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层次进行了讨论,为临床手术中皮下隧道的制作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四、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文章对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旋转点的选择及皮瓣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该皮瓣修复头面部较高部位缺损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第三部分 展望 本部分针对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优势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展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该皮瓣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品图片

  •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明确尚不清晰的解剖概念和相关毗邻,旨在为临床上提供更为详实的解剖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提出利用该皮瓣修复头面较高部位手术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尚存问题;其次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剖基础展开探讨,以面神经,面动、静脉,SMAS的解剖结构和相关毗邻及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为主线进行综述;最后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通过对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血管蒂进行反复认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证明该皮瓣采用“逆行灌注”的设计是完全可行的,良好的血供和回流保证了移植的成功率。先进性:对该皮瓣的研究是修复头面较高部位优选的、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探讨颏下逆行岛状皮瓣在移植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先进意义。独到之处:该皮瓣在临床中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着眼于为该皮瓣应用过程中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解剖学的角度对该皮瓣的研究历史、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该皮瓣修复头部较高位置的缺损提供了解剖依据。为进一步开展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作了很好准备,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基于颏下逆行岛状皮瓣在头面部修复中的明显优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颏下逆行岛状皮瓣必将更为广泛和全面地应用于头面部缺损的临床修复当中,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利益。

学术论文摘要

摘 要: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是指以颏/颌下区皮肤为组织源、以面/颏下动脉的“逆行灌注”为血供的一种皮瓣制作方式。2002年,Kim等首先报导了该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过近十年发展应用,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以修复面积相对较大、可用于修复头面部较高位置的缺损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着面神经分支受损、静脉回流障碍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基础、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颏下;逆行皮瓣;SMAS系统;解剖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作品结合临床实际,命题新颖,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为进一步开展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作了很好准备,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Martin D,Pascal F,Baudet J,etal. 1993,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a new donor site.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as a free or pedicled flap [J],Plast Reconstr Surg ,92:867-873. [2] Kim JY, Kim SK, Koshima J, et al. 2002, An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versed submental perforator-based island flap[J],Plast Reconstr Surg ,109(7):2204-2210. [3]王炜.整形外科学(上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9-138. [4]程新德.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17(4):333-335. [5]赵天兰.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岛状皮瓣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 23(3):212. [6]姜平.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17(4):320-322. [7]李国萍.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4 42(4): 268-27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头颈部缺损重建的历史已经历了三个时期:随意型皮瓣时期、轴型皮瓣时期、以显微外科方法用肌皮瓣重建时期。2002年,Kim,-J-Y等[1]首先报导了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为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应用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陆续做了一些研究。如王炜等[2]提出了反流轴型皮瓣的概念;程新德[3]、赵天兰等[4]用逆行下颌缘带蒂皮瓣修复全鼻缺损获得成功;姜平、钟世镇等[5]对面部的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进行了研究。2007年李国萍等[6]提出皮瓣的旋转点提高到下唇动脉起点处或上唇动脉起点处的观点。这些研究对颏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动脉供血、静脉回流及血管蒂长度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游离血管蒂、转蒂及制作皮下隧道等过程中所存在的对面神经分支的损伤风险及规避策略尚未有报道,而对面动、静脉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亦缺乏明确的解剖参考。本文章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从解剖学的角度对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综述,为颏下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术中更有针对性地保护面神经、增加术后皮瓣的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Kim JY, Kim SK, Koshima J, et al. 2002, An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versed submental perforator-based island flap[J],Plast Reconstr Surg ,109(7):2204-2210. [2]王炜.整形外科学(上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9-138. [3]程新德.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17(4):333-335. [4]赵天兰.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岛状皮瓣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 23(3):212. [5]姜平.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17(4):320-322. [6]李国萍. 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4 42(4): 268-272.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