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液体培养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从送检的副猪嗜血杆菌疑似病例中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血清型及生化鉴定,进一步对其液体培养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NAD依赖性,呈现“卫星现象”,生化鉴定中,对吲哚、尿酶、硫化氢呈阴性。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克林霉素,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对NAD浓度的研究得出,在0.004%NAD培养基中细菌大量生长,降低了成本,为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制备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详细介绍:
随着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猪的疫病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养猪工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一些新的或原来危害比较低的疾病不断爆发,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对养猪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伤。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Haemophillu sparasuis,HPs)就是这样一个养猪工业化和集约化带来的疫病产物,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2009年接诊猪的277例猪病中,猪瘟病例134例,占接诊病例的48.4%;副嗜血杆菌病43例,占接诊病例的15.5%,而且大多数是与猪瘟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副猪嗜血杆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并对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基因分型及培养、生化特性、致病性研究(2)副猪嗜血杆菌大规模液体培养工艺优化。对分离的不同血清型菌株进行筛选,选出多个血清型的菌株作为疫苗株,进行液体培养,建立一种优势菌株的大规模高效液体培养方法,对培养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大量菌体,为疫苗研制做好前期准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分离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优化其大规模液体培养工艺条件。 基本思路:分离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并对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分型及培养、生化特性、致病性研究。并对分离的不同血清型菌株进行筛选,选出多个血清型的菌株作为疫苗株,进行液体培养,建立一种优势菌株的大规模高效液体培养方法,对培养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大量菌体,为疫苗研制做好前期准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都符合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趋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其先进性和独特性表现在利用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的平台分离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并建立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大规模高效液体培养方法的建立,为将来研制不同血清型、基因型的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和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鉴定,和通过液体培养获得最大量的菌体,对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前期的理论基础,为将来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分离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分析不同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基因型;筛选免疫原性好的优势菌株,建立大规模高效液体培养方法,优化培养工艺,为研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本土疫苗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获奖情况

作品尚未发表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蔡旭旺,陈焕春,刘正飞,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 24:55-58 [2] 蔡旭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18-20. [3] 李晓华,杨小燕,郑新添,等.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2. [4] Aareatrup F M,. Seyfarth A M, Angen O.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and Histophilus somni from pigs and cattle in Denmark[J]. Vet Microbiol, 2004, 101:143-146. [5] Aarestrup F M, Jorsal S E, Jensen N E. Se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Streptococcus isolates from diagnostic samples in Denmark during 2004and2005[J]. Vet Microbiol, 2007, 60:59-66. [6] Cai X, Chen H, Blackall P J,et al.Se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solates from China[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5,111(3-4):231-23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常规饲养猪群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侵入机体并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该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Oliveira et al,2004)。国外已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引起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丹麦、西班牙等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均已对本国的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从临床发病猪中的分离率高达20%左右,而且流行的血清型通常为副猪嗜血杆菌当中毒力较强的血清型,如血清5型、4型和13型等(Oliveira et al,2003,Angen et al)。 在我国,上个世纪关于猪场发生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的报导极少,几乎处于空白,无人开展过病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2年,华中农大从已分离鉴定和保存的副猪嗜血杆菌当中取出15株在澳大利亚首次对我国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从中筛选出菌株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该菌的快速分离鉴定、培养和保存方法(蔡旭旺等,2005)。近几年,其它各地关于各猪场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有陆续报道,特别是在近两年已成急骤上升之势,但鲜有病原分离鉴定的报道,没有血清学分型方面的研究(肖运德等,2002;高丰等,2002;王天齐,2004;尹秀凤,2004;王平利,2005;王成达,2005;黄伊颖,2005;钟妮娜,2005;洪江庭,2005;郑西义,2005;张长刚,2006)。 副嗜血杆菌可以用药物预防和治疗, 但开发使用疫苗是目前比较理想而经济的有效预防办法。目前市场上已有以进口为主的商品疫苗,分离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筛选免疫原性较好的菌株,开发研制具有交叉保护的多价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研制,还是采用传统的分离病原体菌株,固体平板培养灭活制备,此方法获得的疫苗价格较为昂贵,华中农大通过液体培养副猪嗜血杆菌,制备单价和多价疫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蔡旭旺等,2006),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课题通过所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建立大规模高效液体培养方法,优化培养工艺,为研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本土疫苗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