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成果及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以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促进农村内部与外来资源的有效结合与配置,共同构建一个适合农村城镇化现实的社会结构,以实现新农村发展的战略层调整,在促进农村村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同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详细介绍:
从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以来,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整合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并且成果显著,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众多新问题,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变高,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展示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发现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我们“奔腾”实践团队通过对比研究及长期考证,选择城镇化建设效果比较好的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作为范例进行调查研究,以实际调研数据为标准客观的做出调研报告,以期对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品图片

  • 关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成果及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以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为例
  • 关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成果及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以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为例
  • 关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成果及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以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通过实践调研和学习,发现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众多新问题,并基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探索整合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基本思路: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综合研究与理论概述——城镇化相关概念的界定——实地调研(姜屯镇)——姜屯镇的现状分析——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问题与解决措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新思考——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关于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选题科学:通过探索性调查认真研究比较,结合指导教师及实践地相关人员的建议,选择此实践课题。 调研客观:在相关人员的支持下,客观准确的对当地十几个村及单位进行了调查,获得准确的一手数据,结合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选择非全面调查方式进行数据及资料分析得出实践报告。 资料丰富:以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本作品在综合考察和调研了姜屯镇城镇化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后,结合对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研究,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观点、新思路、新模式、新创意,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品摘要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促进农村内部与外来资源的有效结合与配置,共同构建一个适合农村城镇化现实的社会结构,以实现新农村发展的战略层调整,在促进农村村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同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从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以来,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整合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并且成果显著,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众多新问题,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变高,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展示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发现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我们“奔腾”实践团队通过对比研究及长期考证,选择城镇化建设效果比较好的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作为范例进行调查研究,以实际调研数据为标准客观的做出调研报告,以期对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本作品于2011年4月25日在本校共青团委员会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被评为特等奖。

参考文献

[1]冯治.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与规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刘传江,郑凌云.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任远.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N].联合早报,2001-04-13.  [4]傅崇兰,周明俊.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3. [5]姚鸿明.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建议[EB/OL].人民网,2005-03-11.  [6]王梦奎,冯井,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 社,2004.  [7]张迎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8]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福建日报,2001年3月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 城镇化的概念与特征。所有出版的著作都无一例外地要首先去界定城镇化的概念和特征。由于研究角度的差异,使城镇化的概念呈现多样化。据初步统计,各种类型的概念定义不下30种。 城镇化的起源与发展。大多学者认为,城镇化起源于工业化,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城镇化发源于城乡分离。 城镇化的速度与水平。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到底以多大速度和水平为宜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未来城镇化之速度大约是年均增长1.0%~1.2%,200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36%。另一种观点认为,未来城镇化速度年均增长不会超过1%,200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0%~4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速度究竟多少为宜不能人为框定指标,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求得未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水平。 城镇化的方针与道路。不少学者对1989年以来的城市化方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不同的城市化方针。城镇化道路,多年来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 城镇化的机制与规律。不少学者对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虽然从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无二致。 国外: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班牙的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在其著作《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中提出的,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早开始了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明显区别和差距,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城镇化水平,基本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甚至出现了城镇人口向城郊回流,所以国外对城镇化的研究时间比我们要早,研究范围比我们要广研究的程度要深。 在西欧、日本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