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分流就医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分流就医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笔者对番禺区区、镇级医院的现状和农民的就医行为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及访谈,笔者发现新农合分流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影响不大,患大病的农民趋向于到上一级医院就医的问题依然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镇级医院医疗水平不高。就此,笔者认为只有提高镇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分流就医政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详细介绍:
为了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现代化社会的目标,政府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此同时,农民的就医行为是否理性成为了当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一个门槛。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或者即便现在不感到不适,可是感觉到有潜在患病危险时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观念、表现和行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为了引导农民在生病就医过程中可以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与相对应的某个级别的医院(卫生所,镇级医院,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等),而不一生病就拖着或者直接前往大医院就医,国家大部分地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中设计了分流就医政策。所谓的分流就医政策,就是通过设置各级别医院不同的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以此来引导农民就医地点的选择,分散大医院的人流,使农民可以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研究农民在分流就医政策下的就医行为,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农民进行理性就医,另一方面,有助于医疗资源的规划,医疗质量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根据农民的反馈,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善。 为了研究分流就医政策的实际效果,笔者选择对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分流就医政策效果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番禺区的4所医院住院病人分发了调查问卷并进行深入访谈,同时也访谈了医院管理层人员和住院代表,以及政府新农合办的相关工作人员。所有资料均采用Excel建立表格,并用SPSS软件中的one-way ANOVA均值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调研情况可以看出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分流就医政策并没有达到引导农民到镇级医院就医的目的,农民趋向上一级医院接受治疗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不利,也不利于区级医院和镇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造成分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镇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不高,没能取得农民的信任,造成就医人数少。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引导农民在生病就医过程中可以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与相对应的某个级别的医院,大部分地区设计了分流就医政策。研究农民在分流就医政策下的就医行为,有助于引导农民进行理性就医,也有利于政府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善。 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番禺四所医院的住院农民和医务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用用SPSS等软件录入并分析问卷所得数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国学术上对于农民就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陆较不发达的地区,而以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而根据以往的调研经验,笔者发现由于就医需求不急迫,缺乏就医经验等因素,从一般村民身上获得的数据往往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次调研选择较发达的广州市番禺区,以住院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得到院方允许的情况下对广州市番禺区四所医院的住院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深入访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通过研究反映农民在新农合分流就医政策下的就医行为,有助于引导农民进行理性就医,医院医疗质量的改善,也有利于政府根据农民的反馈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善。 此外,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了解社会,并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思考。本次实地调研的意义在于抛开任何功利的色彩,在落差与错位中去更真实地触摸城乡、贫富之间的鸿沟,唤起每个调研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及改变现状、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

作品摘要

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分流就医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笔者对番禺区区、镇级医院的现状和农民的就医行为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及访谈,笔者发现新农合分流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影响不大,患大病的农民趋向于到上一级医院就医的问题依然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镇级医院医疗水平不高。就此,笔者认为只有提高镇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分流就医政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姚兆余、张娜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2-17 [2] 乔勇,丁士军农村居民医疗门诊点选择:理性中的非理性——基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农户调查[J]. 农村经济,2009,(2):76-79 [3] 姚兆余、张娜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2-17 [4] 魏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民就医行为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09,22(2):4-6 [5] 张体华,田庆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郑州市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05-106 [6] 杨红燕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8 [7] 李力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59.

调查方式

笔者自发亲临实践,通过走访的方式,采用问卷法、现场采访和个别交谈对番禺区几所医院的住院病人和医务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同时也查阅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民的就医行为,是指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时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目前对于农民就医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定性研究影响农民就医行为的各种因素,主要有郭文芹(2010)探讨了自感健康状况、居住地与就医机构的距离、是否报销及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影响着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陈烈平(2008)指出了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条件、医疗费用、报销制度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张娜(2007)探讨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等因素;二是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分析农民的就医行为,如谢铮(2010)采用计划行动理论框架分析疾病归因、求医经验规范和结构制约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贾清萍(20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农村就医方便性等因素,张宇(20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疾病特征因素影响最为明显,汪小平(2007)用层次分析法,就就医方便性、服务态度、医疗价格、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对农民的就医行为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徐明生等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角度探讨了农民的就医行为。总之,学者主要探讨影响农民就医的各种因素。 对于新农合政策,学者主要从报销政策入手探讨该政策的不足之处,如宋敏(2010)通过文献分析指出报销制度缺乏人性化,大医院医疗费用过高;周旭亮(2009)运用Logistic模型显示参合者对新农合报销制度满意度不高,实际报销比例低;娄慧慧(2007)探讨报销政策的补偿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设置不科学,报销程序繁琐,方式落后;邓喜先等(2008)指出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由于筹资水平相对较低,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而对于新农合农民就医流向问题,魏来(2009)、钱东福等(2007)调查均显示新农合实施后,农民看病和住院趋向高一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住院治疗;宋春燕(2010)指出建国以来影响农村医疗服务合理分流的主要原因是措施治标不治本以及措施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但是对于新农合制度下分流就医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相关文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